返回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1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1

时间:2013-6-17 7:53:30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班级:10级工程测量;指导老师:林长进;实训时间:2011.12月;目录;1.前言;1.1实习目的xxxxx;2.执行规范;2.1执行规范xxxxx;3.测区概况;3.1地理概况xxxxx;4.平面控制测量;4.1踏勘选点、埋石xxxx;5.高程控制控制测量实习报告班级:10级工程测量指导老师:林长进1实训时间:2011.12月目录1.前言1.1实习目的xxxxx31.2实习地点、时间xxxx31.3实习组织和安排xxxx31.4实习任务xxxxx32.执行规范2.1执行规范xxxxx33.测区概况3.1地理概况xxxxx33.2气候条件xxxxx33.3测区进行测绘困难情况xxxx44.平面控制测量4.1踏勘选点、埋石xxxx44.2点之记xxxxx44.3控制网的选点网图xxxx44.4水平角观测xxxxx45.高程控制测量5.1水准测量5.1.1踏勘选点及埋xxxx65.1.2点之记xxxxx65.1.3水准观测xxxxx76.内业数据处理6.1平面控制测量xxxxx86.2二等精密水准xxxx97.实习体会7.1实习体会xxxxx98.附表、附图见第一组附表册21.前言1.1实习目的(1)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2)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三、四等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3)熟悉水准仪、全站仪的工作原理。1.2实习地点、时间位于漳州西洋坪路高校园区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北工程大学主校区和西校区四周组成的闭合圈,时间从2011年12月5日至2011年12月18日1.3实习组织和安排本次实习总共32人,在老师指导下分成6个大组,每个大组又由两个小组组成,每个小组由56人组成,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本小组的实习组织、人员安排。我们的组长蓝鑫、罗若得、陈道荣、李晓艺、蔡长煌、陈国彪,全部实习在老师的统一安排下进行1.4实习任务根据大地测量技术设计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四等控制网,充分体现布网的高精度和便利性,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设计任务,包括:控制网各点坐标及高程2.执行规范2.1规范(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79422000)《国家三角测量规范》3.测区概况3.1地形条件漳州位于北纬23.6度到25度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3度21℃。测区属丘陵地,视野开阔,便于选点及观测。3.2气候条件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3.3测区进行测绘困难情况由于测区地处公路上,大部分地区平坦,对整体选点,布点及埋石不会有太大的难度,但交通人来人往的对观测造成一定的难度。从整个工作角度来看,测区进行测绘工作的难度不大。4.平面控制测量4.1踏勘选点、埋石选点:主要考虑了以下三点(1)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2)易于架设仪器,(3)基础稳固,便于点的保存。所选点的编号依次为e10101、e10201、e10301、e10401、e10501、e10601,图形结构为大地四边形埋石:四等三角点的标石由两块组成,下面一块叫盘石,上面一块叫柱石,盘石和柱石一般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然后运到实地埋设,预制时,应在柱石顶面印字注明埋设单位及时间,标石也可以用石料加工或用混凝土在现场浇制。根据规范应埋设以下标石但是,考虑到我们是学生实习以及费用问题,埋石工作就以钢钉跟木桩简而带之4.2点之记参照各组点之记44.3控制网的选点网图参照各组网图4.4水平角观测仪器:bts6082c数字型全站仪博飞,其静态精度为水平±(5mm+1ppmd),垂直±(10mm+1ppmd)等级:四等布网形式:大地四边形方法:方向观测法:首先仪器在b1点设站,度盘为盘左,以a1为零方向顺时针按a1o1c1a1的顺序观测,记录好数据,然后度盘置盘右位置,以逆时针按a1c1o1a1的顺序依次观测,记录好数据,此过程为一个测回,按同样的方法以180°/6的角度分别置零方向,观测六个测回,此过程依据的规范见表一:结果:水平角外业观测记录数据见附表注意事项:测角误差来源:1)仪器误差:①视准轴误差的影响。②水平轴倾斜5 控制测量实习报告;班级:10级工程测量;指导老师:林长进;实训时间:2011.12月;目录;1.前言;1.1实习目的xxxxx;2.执行规范;2.1执行规范xxxxx;3.测区概况;3.1地理概况xxxxx;4.平面控制测量;4.1踏勘选点、埋石xxxx;5.高程控制控制测量实习报告班级:10级工程测量指导老师:林长进1实训时间:2011.12月目录1.前言1.1实习目的xxxxx31.2实习地点、时间xxxx31.3实习组织和安排xxxx31.4实习任务xxxxx32.执行规范2.1执行规范xxxxx33.测区概况3.1地理概况xxxxx33.2气候条件xxxxx33.3测区进行测绘困难情况xxxx44.平面控制测量4.1踏勘选点、埋石xxxx44.2点之记xxxxx44.3控制网的选点网图xxxx44.4水平角观测xxxxx45.高程控制测量5.1水准测量5.1.1踏勘选点及埋xxxx65.1.2点之记xxxxx65.1.3水准观测xxxxx76.内业数据处理6.1平面控制测量xxxxx86.2二等精密水准xxxx97.实习体会7.1实习体会xxxxx98.附表、附图见第一组附表册21.前言1.1实习目的(1)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2)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三、四等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3)熟悉水准仪、全站仪的工作原理。1.2实习地点、时间位于漳州西洋坪路高校园区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北工程大学主校区和西校区四周组成的闭合圈,时间从2011年12月5日至2011年12月18日1.3实习组织和安排本次实习总共32人,在老师指导下分成6个大组,每个大组又由两个小组组成,每个小组由56人组成,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本小组的实习组织、人员安排。我们的组长蓝鑫、罗若得、陈道荣、李晓艺、蔡长煌、陈国彪,全部实习在老师的统一安排下进行1.4实习任务根据大地测量技术设计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四等控制网,充分体现布网的高精度和便利性,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设计任务,包括:控制网各点坐标及高程2.执行规范2.1规范(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79422000)《国家三角测量规范》3.测区概况3.1地形条件漳州位于北纬23.6度到25度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3度21℃。测区属丘陵地,视野开阔,便于选点及观测。3.2气候条件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3.3测区进行测绘困难情况由于测区地处公路上,大部分地区平坦,对整体选点,布点及埋石不会有太大的难度,但交通人来人往的对观测造成一定的难度。从整个工作角度来看,测区进行测绘工作的难度不大。4.平面控制测量4.1踏勘选点、埋石选点:主要考虑了以下三点(1)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2)易于架设仪器,(3)基础稳固,便于点的保存。所选点的编号依次为e10101、e10201、e10301、e10401、e10501、e10601,图形结构为大地四边形埋石:四等三角点的标石由两块组成,下面一块叫盘石,上面一块叫柱石,盘石和柱石一般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然后运到实地埋设,预制时,应在柱石顶面印字注明埋设单位及时间,标石也可以用石料加工或用混凝土在现场浇制。根据规范应埋设以下标石但是,考虑到我们是学生实习以及费用问题,埋石工作就以钢钉跟木桩简而带之4.2点之记参照各组点之记44.3控制网的选点网图参照各组网图4.4水平角观测仪器:bts6082c数字型全站仪博飞,其静态精度为水平±(5mm+1ppmd),垂直±(10mm+1ppmd)等级:四等布网形式:大地四边形方法:方向观测法:首先仪器在b1点设站,度盘为盘左,以a1为零方向顺时针按a1o1c1a1的顺序观测,记录好数据,然后度盘置盘右位置,以逆时针按a1c1o1a1的顺序依次观测,记录好数据,此过程为一个测回,按同样的方法以180°/6的角度分别置零方向,观测六个测回,此过程依据的规范见表一:结果:水平角外业观测记录数据见附表注意事项:测角误差来源:1)仪器误差:①视准轴误差的影响。②水平轴倾斜5 误差的影响;3)观测误差:①照准误差;精密测角的一般原则:(1)观测时必须采用仪器的盘;5.高程控制测量;5.1水准测量;5.1.1踏勘选点及埋石;选点:水准路线沿有利于施测的公路边布设,布设时主;(3)基础稳固,便于点的保存;埋石:四等水准点采用的标石类型和适用地区见表三;埋石结束后,应按规定向当地政府及有关个人,办好标;a.埋石后测绘的水准点之记、路线图误差的影响。③垂直轴倾斜误差的影响。④仪器的机械传动误差的影响。2)外界条件的影响:①大气层密度的变化和大气透明度对目标成像质量的影响。②水平折光的影响。③照准目标的相位差。④气温变化对仪器稳定性的影响。3)观测误差:①照准误差。②读数误差。精密测角的一般原则:(1)观测时必须采用仪器的盘左盘右两个位置进行,盘左观测上半测回,盘右观测下半测回(2)观测应认真调好焦距,消除误差,(3)各测回起始方向应均匀的分配在水平度盘和测微分划尺的不同位置上,(4)上、下半测回之间倒转望远镜,消除和减弱视准轴误差、水平轴倾斜误差等影响,同时可求的2c值,检验观测质量,(5)上、下半测回照准目标的次序应相反,(6)每半测回开始前,照准部按规定转动方向预转12周,(7)整平仪器时照准起泡应严格居中5.高程控制测量5.1水准测量5.1.1踏勘选点及埋石选点:水准路线沿有利于施测的公路边布设,布设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1)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2)易于架设仪器,(3)基础稳固,便于点的保存。埋石:四等水准点采用的标石类型和适用地区见表三埋石结束后,应按规定向当地政府及有关个人,办好标石委托保管手续。埋石后应上交的资料:a.埋石后测绘的水准点之记、路线图及结点接测图;b.标石委托保管书及批准征用土地的文件;c.埋石工作总结(扼要说明埋石工作情况,埋石中的特殊问题及对观测工作的建议等)。但是考虑到我们是学生实习及经费问题,埋石工作用钢钉简而代之5.1.2点之记6参照各组点之记5.1.3水准观测仪器:ds1水准仪,等级:三等布网形式:沿控制点布设成闭合路线方法:双面尺法:此方法需用有红、黑两面分划的水准尺,在每一测站上需要观测后视和前视水准尺的红、黑面读数,每一测站具体操作如下:a.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b.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c.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d.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每次读数都应记录好观测数据,并需通过规定的检核。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测站的视线长度、视线高度等按表四规定执行水准外业观测数据详见各组附表注意事项:误差来源(1)仪器误差:①i角的误差影响②?角误差的影响③水准标尺长7度误差的影响④两水准尺零点差的影响。(2)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①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②仪器和水准标尺垂直位移的影响③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④磁场对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影响。(3)观测误差。测量原则:(1)观测前30分钟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稳定(2)仪器距前后水准标尺的距离应尽量相等(3)同一测站不得两次调焦。(4)相邻测站,按奇、偶数站的观测程序进行观测。(5)连续测站上安置水准仪,应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平行。(6)每一测段的往返测应安排为偶数站,水准标尺要互换位置,并重新整平仪器。(7)每一测段的水准线路应进行往测和返测。(8)一个测段的水准路线的往测和返测应在不同气象条件下进行。6.内业数据处理6.1平面控制测量成果数据处理采用南方平差易处理步骤:根据方向观测法所测得的角度值,计算出三角形内角和闭合差,然后按反符号平均分配,根据gps所测得的距离和已知点坐标推算未知点坐标精度分析:经计算三角形△a1o1b1△c1o1b1△o1a1c1△b1a1c1内角和闭合差分别为3″、4″、1″、7″完全符合规范要求的≤9″观测角值及改正数见表六8根据假定的a1、b1点的坐标及观测的角度推得未知的的坐标如下6.2三等精密水准学校周边水准采用近似平差方法进行平差计算,即高程误差配赋法,高差、高程的计算数字保留至mm。处理步骤:闭合差满足规范后:反符号按距离进行比例分配精度分析:按公式:fh=∑h测计算得环闭合差为+2mm,完全符合《国家三等水准测量规范》中的要求7.实习收获7.1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培养了自己很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对仪器的操作、各种误差的来源及消除、遇到问题如何解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细心和耐心,这一点我们组深有体会,比如在gps外业观测时,由于我们的粗心没有将gps调整到静态,使得该接收机没有数据,导致我们不得不再次返回到测区重新观测。另外在对观测数据进行内业处理时,充分感受到现在数据处理软件的便利性,使得我们都不在注重数据处理的原理,只是简单的直接采用软件的计算结果,这一点我们都应该重视起来。这次实习更加使我体会到测量真的很辛苦,这一点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样,外业实施起来就会更加的顺畅,以节省不必要浪费的时间,减少外业的时间。9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