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地理野外实习综合报告修改稿

地理野外实习综合报告修改稿

时间:2013-6-18 8:01:33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学号094130007姓名和文秋学院旅地专业、班;填报时间年月;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目录;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2.1.1自然地理.;2.2.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2.3.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2.4.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学号094130007姓名和文秋学院旅地专业、班级09地科a实验课程名称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指导教师王平填报时间年月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目录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21.1实习时间21.2实习地点21.3实习目的21.4实习人员21.5实习准备21.6实习基本内容及经过32.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理概况.42.1呈贡——石林42.1.1自然地理.42.1.2人文地理.92.2石林——蒙自(个开蒙城市群规划与建设)112.2.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112.2.2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理概况.112.2.2.1自然地理112.2.2.2人文地理132.3蒙自——屏边(屏边火山地貌)172.3.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172.3.2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理概况.182.3.2.1自然地理182.3.2.2实习点大围山自然保护区佛光阁附近212.3.2.3人文地理242.4屏边——河口(沿边口岸的经济建设)262.4.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262.4.2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理概况.262.4.2.1自然地理262.4.2.2人文地理292.5河口——建水——抚仙湖312.5.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312.5.1.1实习时间312.5.1.2实习地点312.5.1.3实习目的322.5.1.4实习基本内容及经过322.5.2自然地理.322.5.3人文地理.333.专题论文.353.1石林县生态环境基本概况353.2石林县生态环境问题373.3石林县生态环境保护383.4石林县生态环境保护成果与反思384.综合实习总结.394.1实习收获394.2实习建议395.致谢.391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1.1实习时间1、此次实习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室内准备阶段(4月1日-15日),第二阶段为野外实习阶段(4月16日-23日),第三阶段为整理材料撰写论文及报告阶段(4月25日-5月21日)。2、具体实习时间:第一天,呈贡区——石林;第二天,石林——蒙自;第三天,蒙自——屏边;第五天,屏边;第六天,屏边——河口;第七天,河口——建水;第八天,建水——抚仙湖——呈贡。1.2实习地点此次实习为流动取点实习,实习沿着一定的路线取点带面,主要是昆明市呈贡区→石林县→蒙自市→屏边县→河口县→建水县→江川县→澄江县→昆明市呈贡区。1.3实习目的地理是一门综合的学科。通过三年的地理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一些理论基础知识,这些知识都需要亲自实践才能够体现地理教学的综合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助于我们能够更好的学好地理。在此次的自然不地理学综合野外实习包括部门地理学(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也包含了人文地理当中的经济地理学。从实习中明白自然地理学各要素之间、各自然地域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从结构、功能和演化以及它们的协同等角度理解认识其整体性和差异性。另外,在实习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野外实际本领(采样、摄影、素描、填图、定位)。1.4实习人员2009级地理科学专业92人,王平等多位指导老师。1.5实习准备1.5.1认真阅读、分析《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指导书》,熟悉实习沿线和主要实习地区实习内容。21.5.2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或者网络上,检索“石林喀斯特地貌”、“岩溶生态环境”、“石漠化”、“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蒙自县/市”、“开远市”、“个旧市”、“个开蒙建城市群”、“昆河经济带”;“屏边县”、“屏边火山”、“火山灰土”,“山地黄壤”、“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石灰山雨林、季雨林”、“黄色石灰土”、“黄色砖红壤”、“黄色赤红壤”;“河口县”、“河口热区开发”、“河口边境贸易”、“元江或红河水系”、“元江或红河流域”、“干热河谷”;“建水县”、“燕子洞”、“建水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水旅游开发”;“通海县”、“江川县”、“澄江县”、“杞麓湖”、“星云湖”、“抚仙湖”、“阳宗海”等,分题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看有哪些图书、论文和网站与之有关,并熟悉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资源环境、经济、聚落、人口、文化、边贸、旅游等内容的研究进展。1.5.3思想准备:实习动员时间:4月11日(星期三)上午9:00——12:00。地点:旅地学院114教室。参加动员会的学生:2009级地理专业92人。内容:野外综合实习目的意义、实习计划、实习线路和主要实习内容、实习要求和实习纪律、成绩考核等。参加老师:学院领导、地理系主任、教务科主任、野外综合实习指导教师。1.5.4其他准备:4月12日指导教师辅导专论部分选题思路和方法,4月13—14日确定选题,实习工具和用品的准备。1.6实习基本内容及经过1.6.1内容:1.6.1.1总的来说,主要是对北亚热带——南亚热带——北热带的气候、土壤、植被、地质地貌、水文、经济、民族风情等各地理要素的对比分析和综合评价,从而将各要素横向和纵向串联起来,把握要素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6.1.2石林一带:石林喀斯特地貌、喀斯特自然环境特点(土壤与植被)、喀斯特河谷地貌、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问题(如石漠化)、喀斯特湖泊、水系、流域等。蒙自一带:滇南“个开蒙”城市群规划与建设;昆河经济带发展及沿线开发;红河州政策科长在红河会堂的讲座(昆河经济走廊与个开蒙百万人口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屏边一带:团山附近的火山地质地貌,火山灰土,山地黄壤及其退化,南亚热带次生林,滴水层瀑布;区域气候特点及其分异等;大围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土壤及垂直自然带;亚热带南部地带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城镇聚落(以屏3边县城为主)等。河口一带:南溪河水文特征、河流地貌、地域自然特征及热作开发;河口口岸建设及边境贸易,河口县民族文化;红河下游湿热河谷自然环境条件、自然资源优势极其开发;红河下游湿热河谷自然环境(河口县)与中游干热河谷自然地理环境(个旧市)对比;红河河水水文特征及河谷地貌;高原面与河谷自然地理特征对比。河口发改委书记讲座(河口概况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马关一带:马关古林箐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山原北热带雨林、季雨林景观;热带雨林、季雨林群落;黄色石灰土、黄壤等;城镇聚落。建水一带:建水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保护与开发。抚仙湖到呈贡一带:昆明——玉溪湖盆高原区自然环境演化特点;星云湖、抚仙湖湖泊地貌与湖泊水文及其保护与开发等。1.6.2路线经过:此次实习为流动取点实习,实习沿着一定的路线取点带面,主要是昆明呈贡区→石林县→蒙自市→屏边县→河口县→建水县→江川县→澄江县→昆明呈贡区。2.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理概况2.1呈贡——石林2.1.1自然地理2.1.1.1地质地貌①呈贡——石林,经阳宗海,阳宗海西侧属小江断裂带,阳宗海属于断陷湖。从阳宗海往东走,到达宜良,宜良东面的山属于东小江断裂带,它与西小江断裂带连在一块。进石林地区,石灰岩裸露,即为石崖,正式进入喀斯特地区,喀斯特高原基底岩石为碳酸岩,而昆明滇中高原基底属于中生代的红色地层。这里有很多的石芽、漏斗、溶蚀洼地,直径小于100m的喀斯特洼地称为漏斗,大于100m的称为溶蚀洼地。规模大的石芽称为石林。我们在实习中所采的点并没有大的石林,而大的石林呈现的是峰林状,长32千米,宽35千米。我们实习所处地点是在溶蚀残丘丘坡上。(24°51′43″n,103°19′30″e,h=1811m)另外我们发现,在石芽上有很多白云石和珊瑚化石可能说明当时我们所在地曾几个是一个浅石林化石海,具体分析:现象——岩相变化,北面由黑变白(大石林),白云石由多变少,着反映环境的变化情况为白云石成分为碳酸钙镁,海水盐量很高时,即氯化镁含4 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学号094130007姓名和文秋学院旅地专业、班;填报时间年月;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目录;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2.1.1自然地理.;2.2.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2.3.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2.4.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学号094130007姓名和文秋学院旅地专业、班级09地科a实验课程名称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指导教师王平填报时间年月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目录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21.1实习时间21.2实习地点21.3实习目的21.4实习人员21.5实习准备21.6实习基本内容及经过32.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理概况.42.1呈贡——石林42.1.1自然地理.42.1.2人文地理.92.2石林——蒙自(个开蒙城市群规划与建设)112.2.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112.2.2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理概况.112.2.2.1自然地理112.2.2.2人文地理132.3蒙自——屏边(屏边火山地貌)172.3.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172.3.2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理概况.182.3.2.1自然地理182.3.2.2实习点大围山自然保护区佛光阁附近212.3.2.3人文地理242.4屏边——河口(沿边口岸的经济建设)262.4.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262.4.2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理概况.262.4.2.1自然地理262.4.2.2人文地理292.5河口——建水——抚仙湖312.5.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312.5.1.1实习时间312.5.1.2实习地点312.5.1.3实习目的322.5.1.4实习基本内容及经过322.5.2自然地理.322.5.3人文地理.333.专题论文.353.1石林县生态环境基本概况353.2石林县生态环境问题373.3石林县生态环境保护383.4石林县生态环境保护成果与反思384.综合实习总结.394.1实习收获394.2实习建议395.致谢.391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1.1实习时间1、此次实习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室内准备阶段(4月1日-15日),第二阶段为野外实习阶段(4月16日-23日),第三阶段为整理材料撰写论文及报告阶段(4月25日-5月21日)。2、具体实习时间:第一天,呈贡区——石林;第二天,石林——蒙自;第三天,蒙自——屏边;第五天,屏边;第六天,屏边——河口;第七天,河口——建水;第八天,建水——抚仙湖——呈贡。1.2实习地点此次实习为流动取点实习,实习沿着一定的路线取点带面,主要是昆明市呈贡区→石林县→蒙自市→屏边县→河口县→建水县→江川县→澄江县→昆明市呈贡区。1.3实习目的地理是一门综合的学科。通过三年的地理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一些理论基础知识,这些知识都需要亲自实践才能够体现地理教学的综合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助于我们能够更好的学好地理。在此次的自然不地理学综合野外实习包括部门地理学(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也包含了人文地理当中的经济地理学。从实习中明白自然地理学各要素之间、各自然地域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从结构、功能和演化以及它们的协同等角度理解认识其整体性和差异性。另外,在实习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野外实际本领(采样、摄影、素描、填图、定位)。1.4实习人员2009级地理科学专业92人,王平等多位指导老师。1.5实习准备1.5.1认真阅读、分析《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指导书》,熟悉实习沿线和主要实习地区实习内容。21.5.2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或者网络上,检索“石林喀斯特地貌”、“岩溶生态环境”、“石漠化”、“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蒙自县/市”、“开远市”、“个旧市”、“个开蒙建城市群”、“昆河经济带”;“屏边县”、“屏边火山”、“火山灰土”,“山地黄壤”、“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石灰山雨林、季雨林”、“黄色石灰土”、“黄色砖红壤”、“黄色赤红壤”;“河口县”、“河口热区开发”、“河口边境贸易”、“元江或红河水系”、“元江或红河流域”、“干热河谷”;“建水县”、“燕子洞”、“建水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水旅游开发”;“通海县”、“江川县”、“澄江县”、“杞麓湖”、“星云湖”、“抚仙湖”、“阳宗海”等,分题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看有哪些图书、论文和网站与之有关,并熟悉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资源环境、经济、聚落、人口、文化、边贸、旅游等内容的研究进展。1.5.3思想准备:实习动员时间:4月11日(星期三)上午9:00——12:00。地点:旅地学院114教室。参加动员会的学生:2009级地理专业92人。内容:野外综合实习目的意义、实习计划、实习线路和主要实习内容、实习要求和实习纪律、成绩考核等。参加老师:学院领导、地理系主任、教务科主任、野外综合实习指导教师。1.5.4其他准备:4月12日指导教师辅导专论部分选题思路和方法,4月13—14日确定选题,实习工具和用品的准备。1.6实习基本内容及经过1.6.1内容:1.6.1.1总的来说,主要是对北亚热带——南亚热带——北热带的气候、土壤、植被、地质地貌、水文、经济、民族风情等各地理要素的对比分析和综合评价,从而将各要素横向和纵向串联起来,把握要素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6.1.2石林一带:石林喀斯特地貌、喀斯特自然环境特点(土壤与植被)、喀斯特河谷地貌、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问题(如石漠化)、喀斯特湖泊、水系、流域等。蒙自一带:滇南“个开蒙”城市群规划与建设;昆河经济带发展及沿线开发;红河州政策科长在红河会堂的讲座(昆河经济走廊与个开蒙百万人口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屏边一带:团山附近的火山地质地貌,火山灰土,山地黄壤及其退化,南亚热带次生林,滴水层瀑布;区域气候特点及其分异等;大围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土壤及垂直自然带;亚热带南部地带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城镇聚落(以屏3边县城为主)等。河口一带:南溪河水文特征、河流地貌、地域自然特征及热作开发;河口口岸建设及边境贸易,河口县民族文化;红河下游湿热河谷自然环境条件、自然资源优势极其开发;红河下游湿热河谷自然环境(河口县)与中游干热河谷自然地理环境(个旧市)对比;红河河水水文特征及河谷地貌;高原面与河谷自然地理特征对比。河口发改委书记讲座(河口概况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马关一带:马关古林箐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山原北热带雨林、季雨林景观;热带雨林、季雨林群落;黄色石灰土、黄壤等;城镇聚落。建水一带:建水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保护与开发。抚仙湖到呈贡一带:昆明——玉溪湖盆高原区自然环境演化特点;星云湖、抚仙湖湖泊地貌与湖泊水文及其保护与开发等。1.6.2路线经过:此次实习为流动取点实习,实习沿着一定的路线取点带面,主要是昆明呈贡区→石林县→蒙自市→屏边县→河口县→建水县→江川县→澄江县→昆明呈贡区。2.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理概况2.1呈贡——石林2.1.1自然地理2.1.1.1地质地貌①呈贡——石林,经阳宗海,阳宗海西侧属小江断裂带,阳宗海属于断陷湖。从阳宗海往东走,到达宜良,宜良东面的山属于东小江断裂带,它与西小江断裂带连在一块。进石林地区,石灰岩裸露,即为石崖,正式进入喀斯特地区,喀斯特高原基底岩石为碳酸岩,而昆明滇中高原基底属于中生代的红色地层。这里有很多的石芽、漏斗、溶蚀洼地,直径小于100m的喀斯特洼地称为漏斗,大于100m的称为溶蚀洼地。规模大的石芽称为石林。我们在实习中所采的点并没有大的石林,而大的石林呈现的是峰林状,长32千米,宽35千米。我们实习所处地点是在溶蚀残丘丘坡上。(24°51′43″n,103°19′30″e,h=1811m)另外我们发现,在石芽上有很多白云石和珊瑚化石可能说明当时我们所在地曾几个是一个浅石林化石海,具体分析:现象——岩相变化,北面由黑变白(大石林),白云石由多变少,着反映环境的变化情况为白云石成分为碳酸钙镁,海水盐量很高时,即氯化镁含4 量很高时,镁离子含量高也相应的很高,镁离子会被钙;约在二亿七千万年以前的早二迭系,石林地区还是一片;境内地貌类型主要有高原丘陵、低山、盆地、石林、石;水系:路南石林地区水体可以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二;南盘江从石林地区北部往西转向西南方向流出石林县境;气候:石林地区的气候属于亚热带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征:;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当地年平均气温15;昼夜温量很高时,镁离子含量高也相应的很高,镁离子会被钙离子取代,形成白云石,所以嫩嫩个够推断这里曾经应该是海洋,具体说是浅海,北面属于泻湖。②石林地区居扬子江准地台西南隅,区域地质构造为石林倾伏式背斜,构造轴向为15°ne——195°sw,岩层产状平缓,为巨厚层状。平面上发育有一组扭性裂隙,缺乏张性破裂面。出露的地层以占上古生界为主,次为元古界、下古生界和新生界。前者包括泥盆系中统曲靖组、石灰系中统和上统马平群二迭系下统倒石头组、栖霞组、矛头组灰炭和上统峨眉山玄武岩。后者有震旦系、寒武系、志留系及下第三系、第四系。岩性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砂岩、页岩、砂页岩、玄武岩等。石林景观主要发育在下二迭统矛头组石灰岩中,少数发育于栖霞组石灰岩中。约在二亿七千万年以前的早二迭系,石林地区还是一片浅海,当时发育了早二迭系的碳酸盐岩;最上层为矛头组灰岩,这是石林形成的物理基础;早二迭系末地壳均衡抬升,发生了沉积间断,遭到风化剥蚀形成古溶蚀面;晚二迭系时,强烈的地壳运动(东吴运动)和海底火山喷发,这里为峨眉山玄武岩覆盖;以后海水退出,地面遭受风化侵蚀,形成了准平原。第三纪前期,这里陷落成湖盆。喜马拉雅运动后,该地区又被抬升,形成了云南滇东高原面的一个组成部分。路南石林位于滇东高原内部的滇东喀斯特高原之核心地带,向西分别是滇东断陷湖盆高原区和滇中红色高原区,向东南侧为滇东喀斯特山原区。在中国三大阶梯地势中,路南石林出于第二级阶梯面上。这里正置珠江水系上游,河流侵蚀切割不强烈,高原面接替轻微,丘陵状高原地形保存完好,地面崎岖,但起伏和缓,仅断块山地和一些非碳酸盐岩类(如玄武岩)可构成相对高耸的山体。海拔大多在1700m——1950m之间,仅个别高耸山体在2200m。大石林区海拔在1750左右;乃古石林区海拔在1820左右。石林县境内地势自东北向东南倾斜,主要的山脉有圭山、打羊山、大佛山(又称西山)之间的喀斯特地区。境内地貌类型主要有高原丘陵、低山、盆地、石林、石芽、溶斗、落水洞、溶洞、湖盆、河谷、峰丛、孤峰等。2.1.1.2气候与水文水系:路南石林地区水体可以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二者相互连通,形成了统一的喀斯特水文系统。石林属于珠江上游的南盘江流域,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八江、普拉河、大可河等。石林境内湖泊众多,如长湖、月湖等。南盘江从石林地区北部往西转向西南方向流出石林县境。巴江源于神庙峰(山顶附近),大致呈北东——西南向贯穿石林地区,沿途纳石林地表、地下水。东山与西山岭脊线分别为巴江流域的自然分界。气候:石林地区的气候属于亚热带低纬高原季风气候。据路南气象站(24°44″n,103°16″e海拔1679.8m)17年的地面气候资料分析,石林地区具有以下气候特5征: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当地年平均气温15.6°c,最热月(7)均温为20.6°c最冷月(1)均温伟8.4°c,年较差为12.2°c。可谓是盛夏而无炎热,冬无寒冷。昼夜温差大,一天有四季,一雨便成冬:当地气温的日变化很大,尤其是在冬春季节,一月和四月平均日较差分别高达14.5°c和15.0°c,比年较差还大。冬春季节,每天气温的变化时在夜冷昼热,早晚凉爽,一日四季,晴天尤为显著。如果天气转阴雨,气温便急降,呈现出冬天的感觉。降水年内变化大,干湿季分明:该地年平均降水量为964.3mm,夏季(5——10月)多雨,形成雨季(湿季),冬春(11——4月)少雨干旱,形成旱季(干季)。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缓丘平坦区(北大村)一带,年太阳辐射总量在135kcal/㎝2——136.8kcal/㎝2,其他地区也很多,每天的四月是太阳辐射最大月。常年的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次主导风向为南风,年平均风速为3.13米/秒。气候类型属于北亚热带:当地日均温稳定通过10℃的日数有270.1天,=10℃积温4857.7℃,年无霜期113天,年均温15.6℃,最热月20.6℃,最冷月均温8.4℃,无霜期252天。2.1.1.3土壤与植被①土壤:石林地区位于滇东岩溶高原山原红壤地带。成土的地层、岩性较多样,但主要是二迭系石灰岩、玄武岩、泥盆系砂页岩,母质类型主要是第三纪以来由上述岩性发育形成的红色古风化壳(又称古红土)、洪积、冲积物、近代岩石风化残疾坡积物等。在当地高原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的长期综合作用下,发育形成面积广大的山原红壤和石灰土以及零星的紫色土、水稻土和冲积土等。主要土壤类型有:a、山原红壤:山原红壤应该是这里的地代行土壤,但由于这里有大量的石灰岩,所以发育了石灰土。主要有石灰岩山原红壤、玄武岩山原红壤。b、石灰土:是石灰岩地区发育形成的一种年幼的言行土壤。现状植被大多为次生的稀树多刺的灌丛或栎类灌丛草坡。主要有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c、冲积土:是由不同冲积母质发育形成的非地带性土壤,分布于河流沿岸的河漫滩、冲积阶地、坝区边缘的冲积扇等地形部位。d、紫色土:是在砂页岩上经强烈物理风化作用后发育形成的一种年幼年性的土壤,多呈窄条带状随砂页岩层出露而分布。植被严重破坏严重,土壤易受侵蚀土层浅薄疏松,发育程度低,结构较差,蓄水保肥力低。石林实习点土壤剖面观察记录表:纬度:22°55′46n经度:103°41′45e6石林非地带土壤红色石灰土。在此对红色石灰土与山原红壤进行差异比较:7土壤存在的问题: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层变薄,石芽出露多,出现严重的石漠化现象。②植被:石林地区植被状况以次生植被为主,受人为影响较小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植被所剩无几,没有原生植被。历史上肯定存在过原生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不仅广布于土山,而且广布于石山,特别是那些有石又有土的石芽山地。如今原生的常绿半湿性阔叶林被砍伐后被一些灌木林和灌丛所代替,已经是次生植被。主要有农田植被、幼年云南松林、华山松、以及代表荒坡的稀树灌草丛。表1石林地区植被分类系统表石林地区的自然灾害主要是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由于石林地区石芽裸露,地表植被覆盖较少,石灰岩土壤经破坏后非常难以恢复,由于人和自然诸多因素作用,8使得这一地区石漠化和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这样给当地生态和经济都造成巨大的损失。2.1.1.5自然资源石林县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壤贫瘠,所以这一地区农业欠发达,另外其它资源如金属矿产资源也甚少,有也不适宜开发,水资源也较一般,植物资源中蕨类植物是一大特有的资源;另外石林地区喀斯特奇观广布,石林遍布,特别是大石林和小石林,具有历史、经济、科学等众多价值,因此石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得天独厚的奇观成为世界的著名的旅游胜地,是云南县的一大重要旅游资源,对石林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2.1.1.6长湖景区(24°42′55″n,103°25′12″e,h=1880m)①地质地貌:长湖景区周围3公里处有圆湖,月湖,它们是由于溶蚀形成的湖泊,故称喀斯特湖泊,长湖沿途有红色石灰土,岩石以白云质石灰岩为主,也有深厚的山原红壤,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沉积岩中的紫红色砂岩。②植被:人工林(华山松和云南松)为主,揉之友香味的清香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过去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量的植被被砍伐,现在大多数是以一些人工林为主,所以次生植被较多,目前植被逐渐恢复,生态系统环境从不稳定向稳定状态发展,很多的人工竹林及各种植被发育良好处在演替状态。长湖滩涂边上有浮叶植物群落,滇中浅水植被海菜花分布。③水文:喀斯特地区水文溶蚀漏斗,降水产流系数低,一般为0.30.4.有俗语称之为“地上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由于近几年云南干旱,长湖水域大面积缩小,水位比去年下降12米左右。④土壤:有石芽分布,基岩裸露,石芽随海拔的上升所占的面积也就越大,土壤发育不是很好,土层较薄,土壤保水性能较弱。2.1.2人文地理2.1.2.1人类活动历史据现有文献记载,石林先秦时期属楚国势力范围,在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年)被设立为牂牁郡谈稿县,唐代设立为陇堤县,南诏大理国时期为滇东三十七部中的落蒙部,元初设落蒙万户府,一度统辖周边落温(今陆良县)、弥勒(今弥勒)、师宗(今师宗)、罗雄(今罗平)等多个千户所,成为重要的军事、政治中心。石林设治两千多年,以阿诗玛为代表的彝族撒尼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如今石林已成为红河、文山、曲靖三地州市18县进入昆明的门户,国道324线和326线、安(宁)石(林)高等级公路、昆(明)河(口)高等级公路过境石林,南(宁)昆(明)铁路过境46公里。石林成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9 2.1.1.2人口和民族;石林8乡2镇,88个村民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石林县烤烟、畜牧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2004;2.1.1.4城镇与交通;石林旅游业已形成一个包括餐饮、宾馆、交通、旅行社;石林县是红河、文山、曲靖三地州市18县进入昆明的;建国初期,石林县城面积仅为0.2平方公里,目前已;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2.1.2.1.1.2人口和民族石林8乡2镇,88个村民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4%)。少数民族主要是彝族。2.1.1.3经济和产业石林县烤烟、畜牧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200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41元。2.1.1.4城镇与交通石林旅游业已形成一个包括餐饮、宾馆、交通、旅行社、商贸、娱乐及景区建设和管理服务业等综合性的产业体系,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旅游业已成为石林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2004年,接待游客总数200万人,旅游经济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达35%以上。石林县是红河、文山、曲靖三地州市18县进入昆明的门户,国道324线和326线、安(宁)石(林)高等级公路、昆(明)河(口)高等级公路过境石林,南(宁)昆(明)铁路过境46公里,昆(明)石(林)高速公路直达石林景区,交通优势十分明显。2004年,九(乡)石(林)阿(庐古洞)旅游专线(二级公路,石林县境内段长76.5公里)通车;2005年内,曲(靖)石(林)高速公路西(桥)石(林)一级公路(石林县境内段长约15公里)将通车。未来的石(林)蒙(自)高速公路(石林县境内段长约32公里)是云南通往越南的便捷通道。将形成与现代化城市功能相匹配的现代化的公路、铁路交通网络,石林县将成为区域性的交通小枢纽。建国初期,石林县城面积仅为0.2平方公里,目前已达3.89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由“七五”末的6.2%提高到16.4%;全县道路交通发达,县乡公路里程达600余公里;水利、电力邮政电信、移动通讯网络完善,全县水库年蓄水量8100万立方米,自来水厂2个,年供水量1740万立方米,供电量8500万千瓦时,程控电话装机2万余门,移动电话在网用户数2.66万余户;校舍面积33万平方米,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升学率均为100%;县级卫生机构床位449张,专业技术人员473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石林的城市化水平进一步的提高,未来石林发展前景无限美好。2.1.1.5主要资源环境问题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特别是石漠化带来的土壤的破坏,另外大力发展旅游会对旅游资源——石林景观造成影响,会导致石漠化。另外人为农业活动对土壤和植被造成破坏。102.1.1.6区域发展与协调充分发挥资源、文化、区位三个优势,实施对外开放、科教兴县、小城镇发展三个战略,加快以粮烟果菜为龙头的种植业、以科技型工业为龙头的第二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以羊产业为龙头的畜牧业、以阿诗玛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产业等五个重点产业发展,努力实现烤烟稳县、旅游(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三个目标,逐步形成石林路城市经济带和九石阿旅游专线阿诗玛民族文化经济带两个经济带。同时要保护植被和土壤,开发第三产业必须注意环境的容量和旅游容量,要规范和完善旅游管理条例和秩序,确保旅游可持续发展。2.2石林——蒙自(个开蒙城市群规划与建设)2.2.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2.2.1.1实习时间4月17日2.2.1.2实习地点石林——蒙自,主要点在蒙自2.2.1.3实习目的个开蒙——滇南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及沿线的地质地貌、植被土壤等进行分析。2.2.2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理概况2.2.2.1自然地理①地质地貌石林到蒙自,途径弥勒,经有弥勒师宗断裂带,它向东可以延伸得到曲靖的罗平。这里大部分地势平坦开阔,相对高度变化较小,属于滇东高原的高原面,特别是弥勒大坝、蒙自大坝。②气候与水文滇东高原主要(石林——弥勒——开远——蒙自)气候类型主要是由北亚热带到南亚热带,它具有典型的亚热带的气候特点,在加上整个云南高原的特殊性(西北有高大的青藏高原,又深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作用,所以它的气候类型很特别。干湿季分明。滇东高原主要的水系为珠江水系和元江水系(红河水系),即流经有南溪河和红河,其流向基本是西北向东南方向。另外有许许多多的细小的支流分别汇入两河。11③植被与土壤植被:石林到蒙自,石林沿线主要植被是桉树、灌丛、云南松、核桃树等次生植被。往南走,由于水分增加,出现矮冬瓜、芭蕉、还有农业植被如小麦。弥勒一带则有大面积的葡萄种植;继续往南走,打开远境内,气温越来越高,这里的农业植被主要是水稻和甘蔗以及石榴,而自然的原生植被已经被破坏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人工的乔木如攀枝花,还有一些耐旱的暖热性灌草丛(主要是石柳灌草丛,即车山子)、剑麻、柏树等。蒙自坝子主要是一些景观树,经济作物如石榴、琵琶等。④自然灾害由于原生植被被破坏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次生的农业植被等次生植被,这些植被在生态功能上,特别是保持水土的功能相对于原生的植被而言要较差得多,加之滇东高原属于北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且雨水持续时间较长,所以部分丘陵山坡地区会发生水土流失现象;另外滇东高原有好几个月的干季时间,所以这里冬春季节会发生干旱,对农作物有影响。⑤自然资源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是农作物诸如葡萄等等经济作物;气候资源丰富,这一带干湿季分明,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无霜期长;光热水资源丰富,这一地区有半年的时间属于干季,但境内河流众多,特别是由西北到东南走向的南溪河和红河;矿金属资源丰富,如个旧的锡储量为世界第一等等。2.2.2.2南盘江大桥(23°57′59″n,103°16′04″eh=1041m)①地质地貌:石灰岩地区,受小江断裂带影响,岩石破碎一直往南影响到个旧,往北可以影响到东川至巧家,所以一路都有许多的石场分布。岩石自然风化严重,石漠化严重。②水文:处在云南旱季就,降水少,农村(大春)耕地用水多导致了南盘江水位下降,有一些河漫滩露出。南盘江发源于曲靖市沾益县马雄山,自北向南流,流经开远向东经过珠三角,最终注入太平洋。将它与云南其他的河流相比较,南盘江水质较清,原因是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较好,流入河流中的泥沙较少。③植被:人工林云南松为主,弥勒种植经济作物葡萄,枇杷。沿途地区有少量的乔木,多以草丛为主,耐旱喜暖性的植被(剑麻、坡柳、凤凰树、石榴树、攀枝花树)④土壤:东西两列山脉阻挡,中间是河谷,气流难以到达,所以降水较少,河谷气候干热,土壤水分少发育为a地带性的土壤赤红壤,分布在坡度较大的地区,土壤土层薄,土壤贫瘠,特别是石灰岩地区,自然风化严重,石漠化严重。b非地带性土壤石灰土亚类为红色石灰土。122.2.2.2人文地理①人类活动历史这一带认为活动的历史较早,从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这里至少可以追溯到2300年前的秦汉时期,铜灯;此后这里认为活动逐渐频繁,特别是元朝,这里共设立了大小近30多个土司。清末的“马帮文化”,20世纪初的滇越铁路更是标志着这一地区与外地内陆的联系空前的加强。②人口和民族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南部,北回归线横贯东西,因国际河流红河流经全境而得名。区域面积330万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全州国土面积的85%;除汉族外,境内还居住有哈尼、彝、苗、傣、壮、瑶、回、布依、拉祜、布朗(莽人)等10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58%;辖3个市10个县,总人口443万人。③经济发展优势和产业发展状况a.矿藏资源方面:现已探明和开采的矿种49种,是我国矿产种类齐全、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锡储量165万吨,居全国第一,锰储量为1700万吨,是全国最大的放电锰生产基地。霞石30亿吨,潜在价值达5万亿元。还有大量的铜、铅、锌、钨、镍、锑、金、银等资源。目前已探明境内储有各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7.5万亿元,占云南省矿产总储量的1/4,尚有70%的国土仍属探矿空白区,找矿前景广阔,探明矿产资源以每年2000亿元(潜在价值)的速度增长。境内煤炭远景储量达到50亿吨以上,潜在价值超过4800亿元,储量居全省第三位、年开采量居第二位,随着中华神华集团以红河州为基地,加大对越南煤炭开发利用工作的推进,红河州将成为全省重要的煤炭基地。b.生物资源方面:州内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使我州成为了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最佳种植适宜区和主产区。境内有7500平方公里的热区和221万亩的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种群,具有发展生物特色产业的基础和条件。c.能源方面:州内红河、南盘江、李仙江、腾条江4大水系及其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达5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水电装机达450万千瓦以上,具有发展能源的基础;d.文化旅游资源方面:拥有底蕴丰厚的文化底蕴(民族文化、儒家文化、军屯文化、宗教文化)、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泼水节、矻扎扎节、火把节、哈尼十月年、长街宴。芒鼓舞、海菜腔、乐作舞、彝族花灯)和神奇壮观的自然风光,旅游景区景点众多,具有打造云南康体休闲旅游胜地的环境资源条件。e.区位优势方面:州内河口、金平、绿春三县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848公里,拥有河口和金平两个国家级一类口岸,处于中国—东盟两大市场的结合部13和中国昆明、越南河内两大城市幅射的交汇点,是我国陆路通往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门户具有加速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良好条件。一产方面:农业产业建设“8311”行动计划全面铺开,设施农业、品牌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业科技覆盖率、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水平都有了新的提高。2011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24.6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57亿元,完成农业总产值206.9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46.5万吨。(8311工程:到2020年,全州建成8个百万亩以上的优势农林产品基地,建成3个万亩以上的现代设施农业片区,培育100户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值达1000亿元,全州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二产方面:2011年,全州工业总产值突破了千亿元大关,达到1047.6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1.6亿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2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72亿元。全州工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纳入统计的8个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达到218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150户,全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316.3亿元,占全州总量的30.2%;完成工业增加值60.4亿元,实现税收14.8亿元。三产方面:城乡市场建设成效明显,商品市场活跃,消费品零售总额连年保持高位增长。交通运输、邮政通信、金融保险、证券投资等服务业发展较快,业务量保持较快增幅。文化康体、休闲度假等旅游业培植力度加大,景区、景点设施建设势头强劲,旅游二次创业步伐加快,旅游拓市能力显著增强。现代物流业发展迅猛,实施了一批以货场、仓储、配送等为重点的物流建设项目。2011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2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1317.3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6.37亿元。④交通与城镇化a、铁路、航空、航运,处于中国与东盟两大市场结合部、昆明与河内两大城市交汇点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加快实施桥头堡战略中,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海陆空齐头并进,全力推进桥头堡交通建设。全州通车里程达1.9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40公里。建成平锁、蒙新、新河高速公路和弥泸师、个屯一级公路,开工建设石蒙高速及元绿、蛮金等6条二级公路。玉蒙、蒙河、云桂三条电气化铁路先后开工,在建里程达350公里,占全省在建里程的20%。红河机场完成了预可研终审,已报国务院、中央军委立项审批,进场道路已启动建设。红河州是我省走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门户,与越南山水相连,并拥有河口、金水河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在我省加快实施桥头堡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4 在打造国际大通道和推进桥头堡建设中,红河州在省委;全州现在已先后建成鸡街至石屏、通海至建水、平远街;铁路是红河州较早的交通设施之一,有百年历史的滇越;红河机场建设项目目前已列入了国家发改委和中国民航;红河国际航运建设前期工作也在加紧进行中;15;省水运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于2008年12月28;以打造国际大通道、加快桥头堡建设为目标,红河州交;b、近年来,红在打造国际大通道和推进桥头堡建设中,红河州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举全州之力,全力推进公路、铁路、机场和红河国际航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进和改善,国际大通道雏形基本显现。全州现在已先后建成鸡街至石屏、通海至建水、平远街至锁龙寺、蒙自至新街、新街至河口5条高速公路和中越红河公路大桥,高速公路里程达到了332.4公里,居全省第二位。同时,红河州还紧紧抓住国家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的机遇,全面推进元阳至绿春、蛮耗至金水河、蒙自至屏边等6条二级公里建设,。目前,全州已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二级公路为支撑、三级和四级公路为补充的公路网络;形成了以红河南北两岸互通互连,东进两广、西至玉溪、北连昆明、南接越南的公路网络。铁路是红河州较早的交通设施之一,有百年历史的滇越铁路大部分里程在红河州境内。为加快铁路建设步伐,适应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打造国际大通道的需要,红河州提出了“加快玉蒙、蒙河、云桂铁路建设,尽快实现蒙自至开远支线开工,争取建设沾益经师宗至开远、昆明至石林至蒙自城际铁路,新建云南沿边铁路(文山经蒙自至普洱段)、新平至建水铁路、草官支线改造等项目纳入州?十二五?规划项目,争取国家、省的支持,形成建水、蒙自、弥勒三枢纽、河口一级点”的铁路建设思路。在做好铁路规划的同时,红河州还积极推进在建铁路项目建设。全长144公里(其中红河州境内约108公里)的泛亚铁路东线玉溪至蒙自的国铁一级电气化铁路,自2005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30.2亿元,占总投资的67.55%。此外,全长140公里,属泛亚铁路东线国内最后一段的蒙河铁路,自2008年12月19日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10余亿元,并计划于2012年底建成通车。与此同时,红河州还积极筹措资金300万元,开展其他铁路项目前期工作。目前,已完成师宗至开远铁路的预可研编制工作,力求实现新老南昆、新南昆与泛亚铁路的连接,解决红河州东出两广和南下东南亚的运输问题;完成了雨过铺至官家山米轨改准轨和蒙自火车站物流园区等项目的预可研编制工作,为进一步完善滇南铁路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红河机场建设项目目前已列入了国家发改委和中国民航总局全国“十一五”21个建设的支线机场之一,迁建方案已列入《云南省“十一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红河机场的前期工作已正式进入了立项审批阶段。红河国际航运建设前期工作也在加紧进行中。红河是我省通往越南北方最大的河流,全长1200公里的红河,从红河州河口县出境进入越南后汇入北部湾,可实现江海直达。《红河航运发展规划报告》已由云南省水运规划办公室和云南15省水运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于2008年12月28日通过了运输部规划司、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评审。以打造国际大通道、加快桥头堡建设为目标,红河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在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为全州乃至我省加快推进桥头堡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近年来,红河州按照五个层次(核心城市—中心城市—中心城镇—重点集镇—小集镇)的城镇发展格局,大力推进以核心城市为重点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各级城镇的协调健康发展,全州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全州城镇建成区面积已达157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为37.2%,其中:滇南中心城市城镇化水平达70%,建成区面积达85平方公里。以个开蒙三市为核心的滇南中心城市在经过“十五”、“十一五”时期的打造后,在全省重大区域经济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随着玉蒙铁路的建成和冶金工业园的发展,建水县也可望融入这一区域,形成在云南省继“滇中城市圈”第一极之外的“滇南城市(个开蒙建)经济圈”第二极作为云南省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桥头堡的重要战略支撑点。个旧的锡矿的枯竭,锡工业城市急待转型,开远的工业污染急待解决,蒙自新兴城市急需要发展,建水基础设施需要完善。由于地缘上的联系,个开蒙建城市群建设,将加大其内部的联系合作,促进内部的经济协调与发展,最终建设云南第二百万人口的大城市。⑤全州主体功能区划个旧市、开远市、蒙自市、建水县、石屏县、弥勒县、泸西县、河口县和金平县的金水河镇是红河州的重点开发区,因此,这一区域要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承接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的人口转移,促进人口聚集、产业聚集和经济聚集。红河县作为农产品主产区,金平县(不包括金河镇)、屏边县、元阳县、绿春县作为重点生态功能区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域。因此,红河县应以农业为首要任务,切实保护耕地,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金平县(不包括金河镇)、屏边县、元阳县、绿春县区域生态系统十分重要,关系全州乃至更大范围生态安全,是需要统筹规划和保护的重要区域。被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的绿春黄连山(650.58平方公里)、屏边大围山(439.93平方公里)、金平分水岭(420.27平方公里),被确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是河口花鱼洞(31.43平方公里),被确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是建水风景名胜区(70平方公里),阿庐风景名胜区(186平方公里),被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范围的弥勒白龙洞、屏边大围山、河口南溪河、个旧蔓耗、石屏异龙湖、16元阳观音山等列入禁止开发区。该区域要对自然保护区及其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明确界定范围,并且分类管理,应逐步转移自然保护核心区的人口,慎重建设交通设施。植被破坏、工业污染、人口拥挤、矿产资源的日趋减少等。⑥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全州发展的空间布局:“一圈、两带、两片区”。“一圈”:滇南城市(个开蒙建)经济圈,这是云南省“十二五”规划的第二个城市经济圈,泛指都市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两带”:——“昆河经济产业带”:依托泛亚铁路东线昆明河内海防的经济产业带。该产业带是中越“两廊一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文经济产业带”:依托高速公路,云桂铁路向东延伸连接“两广”的经济产业带。该产业带是云南南部重要的经济走廊,是“泛珠”合作的重要纽带。“两片区”:——“北部经济区”:以轻工、烟草、煤化、矿业开发加工、商贸物流、历史文化与休闲度假为主的北部经济区,包括个旧、开远、蒙自、建水、弥勒、泸西、石屏7县市。——“南部经济区”:以出口、边贸、生态农业与哈尼梯田文化、边境旅游为主的南部经济区,包括元阳、屏边、红河、绿春、金平、河口六县。2.3蒙自——屏边(屏边火山地貌)2.3.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2.3.1.1实习时间4月18日——4月20日2.3.1.2实习地点滴水层瀑布、屏边火山、大围山国家自然保护区,2.3.1.3实习目的了解火山的地质地貌和它们的演化环境,分析沿线地区土壤植被的变化,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原生植被和地带性土壤类型的分析。对屏边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172.3.2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理概况2.3.2.1自然地理①地质地貌屏边苗族自治县是云南南部边缘的一个山区县,它位于东经103°24″——103°58″,北纬22°49″——23°24″之间。屏边一带有四个火山锥,均集中于大围山的主峰大尖山的北麓与东北山麓地带,与山体分布的方向大致呈北北西——南南东走向。火山展布的方向与大围山一带的断裂方向一致,可见火山锥的形成于断裂活动有直接的关系,是断裂活动引起的地下岩浆的溢出与喷发。大围山在位在构造位于红河深大断裂带东南段与小江大断裂向南延伸线的交接处,第三纪中后期,整个云南强烈抬升,深大断裂复活,在两岸断裂交汇处,活动更为强烈。随着山体的不断抬升,沿着断裂活动带长生错动,在地壳下部的少量炽热的岩浆,部分冲出地表而形成火山堆与熔岩台地。屏边县地质复杂,元古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层均有分布。以古生代地质系统较为发育,其中又以寒武纪地层最多。新现、新华、白云、和平、白河、湾塘六个乡分布着寒武纪沉积的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鲕状白云岩、板岩、细砂岩、砂砾岩、粉砂岩及少量页岩;玉屏镇及新现乡的部分地区属元古代屏边群沉积的板岩、细砂岩、粉砂岩、大理岩、花岗岩、片麻岩;玉屏镇分布着第三纪喷发的白榴橄栏辉石岩、白榴玄武岩。屏边县位于红河州东南部,暨滇东溶岩高原的西南边缘,县内地形高差悬殊较大,最高点为东南角的巴巴山,海拔2590米,最低为东南角的三岔河口,海拔仅为154米,相对高差为2436米。地势属低纬中山深切割类型,县内山脉在南溪河、新现河、那么果河冲刷切割下,形成三条较大支脉。大致由北至南延伸纵贯县境,而大河流南溪河,从县境中部长期冲刷的影响,将全县切割为相对对称的东西两大部分。中部河谷地带,地形陡窄低凹,河床由偏东南方向逐渐下降,河岸两侧山陡削峻险,多数地段坡度在40—50度以上,许多地方悬崖峭壁林立,形式天堑。河岸两侧山原,属中山山原区,多呈破碎皱褶状,东部地区既有坡度比较平缓,形同丘状、圆锥状的缓坡山原与少量山间谷地,也有石灰岩裸露,峰峦迭障翠峰插云的石山。西部地区,除石灰岩地带,具有类似东部地貌特征外,较多的为风化程度较深、连绵起伏的土山。②气候与水文a、气候:屏边县城海拔在1400m左右,按海拔的划分,它输运中亚热带气候类型,团山火山口附近的海拔已上升到1700m,也应该属于中亚热带气候类型。b、水文:屏边县水文总的情况是:降雨充沛、时空分布不均、干湿差异大。降雨的空间分布:全县分为多雨区、少雨区、中雨区三种情况。多雨区有三个地18方,一是大围山及其周边地带,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左右,二是新现区的水塘坡至坐坡伍一带,年降雨量中1700毫米以上,三是位于县境东部的白云区,年降雨量在1724.2毫米。少雨区有两个中心地带,一个位于县境中部,南溪河沿岸的阿碑、阿卡、卡口、王家一带,年降雨量在1140毫米左右,另一处为新华区的戈纪街、河南、阿母黑、岩峰一带,年降雨量在1100毫米以下。从两个少雨中心向外廷伸,雨量逐步增加,其它地区均属中雨区,年降雨量一般在1200—1500毫米之间。c、降雨量的时间分布:屏边县降雨量的时间和季节差别,大致为夏季降雨最多,降雨量占全年的50—56%,春、秋两季降雨分别占年降雨量的18—23%,冬季降雨最少,仅占全年降雨量的5—8%。河流分布情况;屏边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北回归线以南,山峦连绵起伏,山脉河流相排列,形成“v”型小河谷,境内主要河流有分布于玉屏、新现的新现河,分布于新华、和平、湾塘、白河的南溪河,分布于和平、白云的那么果河,分布于新现的绿水河。屏边县在这四条主干河的贯穿和流经下,汇集成大大小小的溪流和小河,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水系图,为屏边的经济和社会服务。③植被与土壤植被:这里的植被大多都是次生植被,在团山火山沿线,树种很单一,优势种和健全种都为同一种。土壤为黄壤。④自然灾害山洪、滑坡、泥石流等。⑤自然资源屏边资源丰富,全县有森林面积130余万亩,其中人工林40余万亩,活立木蓄积量605.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5.4%。南溪河、新现河、绿水河、那么果河纵贯全境,水能理论蕴藏量56.9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近30万千瓦。目前已开发11万余千瓦。矿产资源主要有锑、铅、锌、钨、锰等有色金属和大理石、硅石、花岗石、无烟煤、磷等非金属矿产。热区(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可开发利用的荒山荒披50余万亩,适宜种植荔枝、龙眼、肉桂、香(芭)蕉、菠萝等热带水果,目前已种植优质龙眼、荔枝、芒果3万多亩,香蕉、菠萝5万余亩。境内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蕴藏着许多古老而珍稀的野生植物。现有野生植物188科3619种,其中国家保护和省级重点保护的有115种,各种动物有35目科555种。屏边苏铁、多头桫椤、中华蜂猴、中华赤面猴堪称世界四绝。以大围山原始森林公园为主的生态旅游业开发前景广阔,大围山原始森林和县内的珍珠洞、白河温泉、火山遗址、灵宝山石窟艺术、人字桥、烈士陵园、大睡佛等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瑰丽多姿的民族风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19 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它;浅析石林县生态环境问题;摘要:石林县有着其独特的地貌和少数民族的文化,并;关键词:石林生态环境生态保护3.1石林县生态环境;3.1.1自然方面:3.1.1.1地质地貌:;①约在二亿七千万年以前的早二迭系,石林地区还是一;a.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当地年平均气温;35;为20.6°c最冷月(1)均温伟8.4°c,年较;b.昼夜温差大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它。3.专题论文浅析石林县生态环境问题摘要:石林县有着其独特的地貌和少数民族的文化,并且有大面积的喀斯特地貌,石林大量分布,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以恢复。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石林县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关键词:石林生态环境生态保护3.1石林县生态环境基本概况3.1.1自然方面:3.1.1.1地质地貌:①约在二亿七千万年以前的早二迭系,石林地区还是一片浅海,当时发育了早二迭系的碳酸盐岩;最上层为矛头组灰岩,这是石林形成的物理基础;早二迭系末地壳均衡抬升,发生了沉积间断,遭到风化剥蚀形成古溶蚀面;晚二迭系时,强烈的地壳运动(东吴运动)和海底火山喷发,这里为峨眉山玄武岩覆盖;以后海水退出,地面遭受风化侵蚀,形成了准平原。第三纪前期,这里陷落成湖盆。喜马拉雅运动后,该地区又被抬升,形成了云南滇东高原面的一个组成部分。②路南石林位于滇东高原内部的滇东喀斯特高原之核心地带,向西分别是滇东断陷湖盆高原区和滇中红色高原区,向东南侧为滇东喀斯特山原区。在中国三大阶梯地势中,路南石林出于第二级阶梯面上。这里正置珠江水系上游,河流侵蚀切割不强烈,高原面接替轻微,丘陵状高原地形保存完好,地面崎岖,但起伏和缓,仅断块山地和一些非碳酸盐岩类(如玄武岩)可构成相对高耸的山体。海拔大多在1700m——1950m之间,仅个别高耸山体在2200m。大石林区海拔在1750左右;乃古石林区海拔在1820左右。石林县境内地势自东北向东南倾斜,主要的山脉有圭山、打羊山、大佛山(又称西山)之间的喀斯特地区。③境内地貌类型主要有高原丘陵、低山、盆地、石林、石芽、溶斗、落水洞、溶洞、湖盆、河谷、峰丛、孤峰等。3.1.1.2水文与气候:①水系:路南石林地区水体可以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二者相互连通,形成了统一的喀斯特水文系统。石林属于珠江上游的南盘江流域,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八江、普拉河、大可河等。石林境内湖泊众多,如长湖、月湖等。南盘江从石林地区北部往西转向西南方向流出石林县境。巴江源于神庙峰(山顶附近),大致呈北东——西南向贯穿石林地区,沿途纳石林地表、地下水。东山与西山岭脊线分别为巴江流域的自然分界。②气候:石林地区的气候属于亚热带低纬高原季风气候。据路南气象站(24°44″n,103°16″e海拔1679.8m)17年的地面气候资料分析,石林地区具有以下气候特征:a.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当地年平均气温15.6°c,最热月(7)均温35为20.6°c最冷月(1)均温伟8.4°c,年较差为12.2°c。可谓是盛夏而无炎热,冬无寒冷。b.昼夜温差大,一天有四季,一雨便成冬:当地气温的日变化很大,尤其是在冬春季节,一月和四月平均日较差分别高达14.5°c和15.0°c,比年较差还大。冬春季节,每天气温的变化时在夜冷昼热,早晚凉爽,一日四季,晴天尤为显著。如果天气转阴雨,气温便急降,呈现出冬天的感觉。c.降水年内变化大,干湿季分明:该地年平均降水量为964.3mm,夏季(5——10月)多雨,形成雨季(湿季),冬春(11——4月)少雨干旱,形成旱季(干季)。d.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缓丘平坦区(北大村)一带,年太阳辐射总量在135kcal/㎝2——136.8kcal/㎝2,其他地区也很多,每天的四月是太阳辐射最大月。常年的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次主导风向为南风,年平均风速为3.13米/秒。e.气候类型属于北亚热带:当地日均温稳定通过10℃的日数有270.1天,=10℃积温4857.7℃,年无霜期113天,年均温15.6℃,最热月20.6℃,最冷月均温8.4℃,无霜期252天。3.1.1.3植被与土壤:①土壤:石林地区位于滇东岩溶高原山原红壤地带。成土的地层、岩性较多样,但主要是二迭系石灰岩、玄武岩、泥盆系砂页岩,母质类型主要是第三纪以来由上述岩性发育形成的红色古风化壳(又称古红土)、洪积、冲积物、近代岩石风化残疾坡积物等。在当地高原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的长期综合作用下,发育形成面积广大的山原红壤和石灰土以及零星的紫色土、水稻土和冲积土等。主要土壤类型有:a、山原红壤:山原红壤应该是这里的地代行土壤,但由于这里有大量的石灰岩,所以发育了石灰土。主要有石灰岩山原红壤、玄武岩山原红壤。b、石灰土:是石灰岩地区发育形成的一种年幼的言行土壤。现状植被大多为次生的稀树多刺的灌丛或栎类灌丛草坡。主要有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c、冲积土:是由不同冲积母质发育形成的非地带性土壤,分布于河流沿岸的河漫滩、冲积阶地、坝区边缘的冲积扇等地形部位。d、紫色土:是在砂页岩上经强烈物理风化作用后发育形成的一种年幼年性的土壤,多呈窄条带状随砂页岩层出露而分布。植被严重破坏严重,土壤易受侵蚀土层浅薄疏松,发育程度低,结构较差,蓄水保肥力低。②植被:石林地区植被状况以次生植被为主,受人为影响较小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植被所剩无几,没有原生植被。历史上肯定存在过原生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不仅广布于土山,而且广布于石山,特别是那些有石又有土的石芽山地。如今原生的常绿半湿性阔叶林被砍伐后被一些灌木林和灌丛所代替,已经是次生植被。主要有农田植被、幼年云南松林、华山松、以及代表荒坡的稀树灌草丛。表1石林地区植被分类系统表363.1.2人文方面3.1.2.1人类历史活动:据现有文献记载,石林先秦时期属楚国势力范围,在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年)被设立为牂牁郡谈稿县,唐代设立为陇堤县,南诏大理国时期为滇东三十七部中的落蒙部,元初设落蒙万户府,一度统辖周边落温(今陆良县)、弥勒(今弥勒)、师宗(今师宗)、罗雄(今罗平)等多个千户所,成为重要的军事、政治中心。石林设治两千多年,以阿诗玛为代表的彝族撒尼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3.1.2.2人口与民族:石林8乡2镇,88个村民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4%)。少数民族主要是彝族。3.2石林县生态环境问题3.2.1存在的问题: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特别是石漠化带来的土壤的破坏,另外大力发展旅游会对旅游资源——石林景观造成影响,会导致石漠化。另外人为农业活动对土壤和植被造成破坏。3.2.2生态破环的原因:石林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是有诸多因素造成的,主要有以下的四个原因3.2.2.1全球气候异常变化,云南三年旱灾,降水普遍减少,地表径流少,石林也不列外,石林县的降水本来就很少,加上旱灾降水就更少。3.2.2.2石林县的特殊地质地貌下发育大片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石灰岩被流水侵蚀,地下水难以开采。人为的过度开采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以及生活用水)3.2.2.3石林县是少数民族居多的县,人口增长块,耕地不足,人地矛盾突出,植被遭破环,土壤涵养水分性能差,石漠化现象严重。32.2.4石林县旅游业发达,其旅游业已形成一个包括餐饮、宾馆、交通、旅行社、商贸、娱乐及景区建设和管理服务业等综合性的产业体系,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旅游业已成为石林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2004年,接待游客总数200万人,与之相应的服务业带来的固体垃圾的污染,以及大量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石林县环境承载力有限。373.3石林县生态环境保护3.3.1依据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主体功能区划,石林属于国家级地质公园,属于禁止开发区。因此石林县应遵循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保护石林生态环境。3.3.2石林县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壤贫瘠,所以这一地区农业欠发达,另外其它资源如金属矿产资源也甚少,有也不适宜开发,水资源也较一般,植物资源中蕨类植物是一大特有的资源;所以依据石林县自身的条件,种植林木,一方面可以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经济的收入。3.3.3石林地区喀斯特奇观广布,石林遍布,特别是大石林和小石林,具有历史、经济、科学等众多价值,因此石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得天独厚的奇观成为世界的著名的旅游胜地,是云南县的一大重要旅游资源,对石林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估算环境的承载量,保护好旅游资源。3.3.3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植被和土壤,开发第三产业必须注意环境的容量和旅游容量,要规范和完善旅游管理条例和秩序,确保旅游可持续发展。3.4石林县生态环境保护成果与反思3.4.12005年来,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投资,做好22.35万亩的国家重点公益林防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环境保护规划和巴江河污染治理一期工程。完成县级封山育林2.2万亩,新造林地管护10.01万亩,政府样板林200亩,市级幼林抚育624亩,义务植树90万株,森林病虫妨害5.08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5.4%。重视城市绿化美化,县城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9.9万平方米、单位附属绿地面积48.4万平方米、生产绿地面积3.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13.92平方米,绿地率达23.99%,绿化覆盖率达26%。继续治理整顿土地和矿业市场秩序,加大对煤矿、非煤矿山和矿产品加工企业的治理整治力度,及时查处无证开采、越界开采,制止私挖滥采、取缔以探代采违法行为,全县炸毁盗采和私挖滥采煤矿井100余口,查处各种案件30余件,有力地打击非法采矿行为,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2005年内,开发整理土地0.8万亩,实现了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3.4.2旅游开发与保护:石林有丰富的自然景观,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林的人文景观也得到了开发和开发和利用,主要是将其发展为旅游,对内对外开放,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开发旅游必将对环境和人文景观造成影响,所以,我们把石林县自然景观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时,一定要遵循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这不当是石林县人民政府的重任,我们周围所有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它。相信,石林的生态环境会得到很好的保护。参考文献[1]康晓波、柴金龙、张华.云南重点岩溶流域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调查报告[m]:南盘江石林段、甸溪河流域云南省地质调查院.2008415[2]王宇.云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报告[m].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20021225384.综合实习总结4.1实习收获此次综合野外实习,从滇东高原过度到滇南高原,从25°02′n,102°43′到22°31′46.16″n,103°56′21.44″e,跨越了3°左右的纬度,1°左右的经度。跨越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北热带四个温度带,在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经济等各个要素上进行了横向的对比分析,将诸多自然地理要素组合联系起来,从区域空间上对地理要素进行整体把握。4.2实习建议实习学好的同时也完得好,但我们有一个地方没有去,而这个地方对于整个红河州来说,无论是从历史还是就现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个地方就是个旧,由于时间紧张,我们没有去个旧了,可我想野外实习都从附近经过了,再怎么忙也到那看看,我们可能会学到得更多,从一个资源城市到一个急待转型的城市,这个和我们地理知识很有联系。另外,我感觉地理还是要有更多的野外实习机会才好,现在学校把实习的时间压缩啊压缩的,不知道以后会有怎样的变化,总之,我认为需要增多不是减少。其它感觉还可以,没有什么想法。5.致谢此次野外实习,我得到了好多的帮助,有同学、老师,特别老师,老师和蔼耐心、细心让我终生难忘,正因为有老师默默的付出,我们才很美满的结束了野外实习,我要谢谢我的同学还有老师们,你们给了我知识,也给了我其它方面的帮助。39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