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关于深化党员电教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深化党员电教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06-11-29 16:09:50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近几年来,溧水县坚持党员电教工作“两个服务”的指导思想,按照“扩展功能、服务经济、强化管理、讲求实效”的工作思路,依托党员电教这一载体,大力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素质培训,不断拓展电教功能,较好地为“双带”工程的开展提供了服务,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目前,全县有8个镇,94个村,80个村党总支,14个村党支部,233个二级支部,农村党员8632名,村平均党员数超过了90名。他们除了在村部保留一个党员电教播放点外,针对村域范围广、党员多的特点,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特别是结合广大党员群众渴望致富的迫切要求,从各村实际出发,选择一些农业示范基地和有条件的农村干部、党员建立电教“双带”工程,其中选择种养殖大户和科技示范户86户,文化中心户20户,科技致富示范基地8个作为电教“双带”工程来建设,这样使全县农村电教点达到208个,平均每村都在2个以上,并且每个电教点都达到了“两机一室”。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要求,2002年县委组织部又给每村配发了一台vcd机,进一步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为“双带”工程的开展搭建了服务平台。当前村两委干部中具有“双带”能力的有220人,占村干部总数的46%以上,他们中有47人是通过党员电教走上“双带”致富路的。其主要做法是:一方面突出“双带”抓电教,使科技培训与党员电教“双带”工程这一载体相结合。溧水县结合广大党员群众渴望致富的迫切要求,从各村实际出以,选择一些农业示范基地和有条件的农村党员干部建立电教“双带”工程,党员电教与党员干部的科技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双带”工程的培育和发展。一是结合种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来建立电教“双带”工程。全县共选择种养殖大户和科技示范户86户作为党员电教“双带”工程进行规范化建设,使他们的致富本领和成功经验对群众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此建立电教“双带”工程,对广大群众有说服力、有感召力,使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直接能依托于科技服务“双带”,利用科技示范户的现有资源条件,放大电教工作的作用,以电教“双带”工程的示范带动党员群众致富。二是结合文化中心户来建立电教“双带”工程。充分利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期间建立的农村文化中心户建立电教“双带”工程,他们从200户文化中心户中选择了20户在当地比较有影响的文化中心户作为电教“双带”工程,以灵活、便捷、自主性强的方式播放实用科技电教片,弥补了组织活动播放实用科技电教片众口难调,时间统一的不足,发挥了文化中心户在农村科技素质教育中的补充作用。三是结合电教科技致富示范基地来建立电教“双带”工程。科技致富示范基地辐射作用广、带动大。溧水县在青梅、黑莓、茶叶、草莓等产业方面已有一定基础,把电教“双带”工程建立在这些农业基地上,更直观地发挥示范作用。四是在涉农及科技部门建立电教“双带”工程。溧水县在一些涉农部门建立党员电教“双带”工程,使电教与科技应用、科技信息传递、农业新品种的试验、推广等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以上方式,全县共建有县级电教“双带”工程示范点8个,镇级电教“双带”工程示范点26个,村级电教“双带”工程80,平均每个村都在1个以上。他们通过这些电教“双带”工程的建立,在形式上改变了“你放我看”的活动方式,使科技素质教育通过党员电教这一载体,深入到千家万户,使普通党员、村民都能接受技术培训,提高科技素质,增强致富本领。另一方面拓展电教内容,围绕提高村干部、党员的“双带”能力,向科技富民方向发展。溧水县在坚持电教工作对广大党员干部政治思想教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础上,努力实现电教工作服务经济这一功能,特别是在围绕农村广大干部党员素质提高、增强“双带”本领,实现科技富民方面下功夫:一是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抓好“送电教下乡,帮农民增收”活动。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调不调、调什么、怎么调”等问题,努力做好电教这篇文章,从思想上和技术上来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组织反映外地一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得比较好的电教片,播放给广大党员干部收看,学习别人的做法和经验,开阔眼界,并及时组织讨论,让大家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另一方面针对本县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对技术方面的要求,把农民急需得到的农科知识电教片送到农民手中。近年来,针对溧水县结构调整中形成的草莓、茶叶、波尔羊、花卉、青梅、有机蔬菜等产业,先后建立了油菜新品种推广、水稻精确施肥、特色蔬菜、有机绿花菜、方格簇养蚕、花卉栽培、大棚草莓、无性系茶、特禽养殖、波尔羊优化、特种水产养殖、大棚磨菇等多种技术产业的电教“双带”工程86个,依托这些工程进行多种技术培训38期,发放电教片142部,受训人员近万人,起到了较好效果。东屏镇金湖村党员杨兴东,自从看了大棚磨菇的电教片后,贷款3万元,共投资5万多元,建立两个磨菇大棚,今年一季收入达45000元。在他的带动下,该村许多农户建起了磨菇大棚,加入了科技致富的行列。二是开展电化教育与实用科技相结合的“百点千户”主题活动。溧水县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的产业,进行认真地梳理,并以此建立党员电教“双带”工程示范点,通过开展抓一百个党员电教“双带”工程示范点,带动一千户农户致富的“百点千户”活动,进一步拓展电教工作领域,放大电教效应。永阳镇的獭兔、波尔羊,白马镇的小籽红皮花生、绿色蔬菜,洪蓝镇的红心蛋、草莓,石湫镇的乳鸽,晶桥镇的早园竹,和凤镇的茶叶、“两蛋”(咸蛋、变蛋),东屏镇的花卉苗木、大棚磨菇等产品生产基地就是开展“百点千户”活动的辐射源和窗口,也成了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支点。三是抓好典型宣传,通过电教扩大典型的示范效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身边的一些典型就更具有说服力和示范性。对党员干部在“双带”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些先进典型,及时地摄制成电教片,通过电教向全县进行宣传报道,以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身边人。2002年“7·1”前夕,经省市组织部门推荐,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了洪蓝镇傅家边村科技示范户毛火金依靠科技种果树致富,并带动周围农户共同致富的专题片,在全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四是充分运用电教“双带”工程,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抓好各类培训。溧水县十分重视“绿色证书工程”培训工作,与县农林局、县妇联一道运用电教“双带”工程,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共进行了5期“绿色证书工程”培训,有近2000名妇女参加培训。她们边学边干,走进课堂是学生,走进党员电教“双带”工程示范点是试验者,这样使她们很快就掌握到一些致富本领。目前,全县“绿色证书工程”培训班有1560人掌握了1—2项实用技术,991人取得了“绿证”,部分妇女已走上了科技致富路。晶桥镇养鹅专业户甘宝英,就是通过“绿色证书工程”培训,不仅自己走上了富裕之路,而且还带动本村、近邻30多名妇女走上养鹅致富之路,牵头成立了南京市第一家养鹅合作社。她家也成了党员电教“双带”工程示范点,她本人还当选为晶桥镇人大代表。县委组织部还与科委、科协一道把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大专毕业证书”培训当作是一件大事来抓,从实际出发,把“大专毕业证书”培训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发展,力争做到培训一名,要有一份收获。近几年来共办培训班三期,共培训学员124名。他们为村干部的选拔储备了人才,为发展农村经济积蓄了能源,也为农村“双带”工程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二、当前电教工作服务于“双带”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溧水县在电教工作服务于“双带”工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农村形势的不断变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在设施建设上,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近几年来县委组织部十分重视电教基础设施建设,1997年为全县212个村配齐了电教设备,使每个村达到“两机一室”,2002年又添置了vcd机,县委组织部建立了党建网站,为各镇组织委员配备了电脑,建立了网页,使全县农村电教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平台。但由于近几年电教设备保管不善,损坏被盗现象还比较严重,再加之1999年区划调整小村撤并部分被作价处理,高度重视的乡镇和村保存比较完好,损坏的能及时修理,淘汰的能及时更新,需要的能随时增加,有的村目前能运用的电教设备达到了三套。而少数村由于不重视,村级经济又比较薄弱,坏的不修一坏到底,被盗的又不增添,增添了又怕被盗,致使电教设备不齐全。从电教“双带”工程设施建设上来看,全县的发展也不平衡,虽然每个镇都进行了电教“双带”工程建设,但从落实力度和工程推进而言,各镇、村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当前,有的村电教“双带”工程建设已经达到了“两机一室”,具备了村电教点的条件,而个别的村还没有建立起电教“双带”工程,更不具备“两机一室”的条件。二是在组织活动上,还存在着形式老化现象。由于区划调整小村撤并,溧水县从1999年开始由212村撤并到目前的94个村,村党员数猛增,平均每村党员超过90名,最多的村有党员130多名,最少的也有70多名。针对党员增加、场所有限、活动组织难的情况,县委组织部对村党支部给予升格,全县共建立村党总支80个,下设党支部233个,对党员活动的开展创造了一些便利条件,但由于各党支部很少有自己的活动场所,一些活动还是要利用中心村的党员活动室,这样的话,很大程度上党员活动还是以党总支名义开展,特别是在对党员科技素质培养提高方面,有的村还是利用活动放放电教片,无论播放内容与党员具体需要符不符合,只是笼统地集体播看,没能做到分门别类组织收看,还有少数村没有能达到上级规定的要求,没有能完成播看任务。这种笼统的集体播看形式,由于针对性不是太强,使党员的收看率有所下降,再加之目前村的区域比较广,交通不便利,以及老党员较多,青壮年党员外出务工较多等原因,致使党员电教活动的覆盖面还不广。目前,溧水县农村党员总数是8758名,55岁以上的党员达4400多名,占总数的50%以上,他们中好多还由于身体原因长年不能参加组织活动,青壮年党员外出务工较多,平均每村都在10名左右,多的村在20多人,这也使党员参会率有所减低。三是在活动效果上,还存在着动力不足的现象。溧水县党员电教工作能够拓展电教功能,大力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素质培训,为促进“双带”工程的实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一些村和部分党员来看,还存在着动力不足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些村还不够重视,没有真正认识到开展电教“双带”工程这一活动的重要意义,把工作只浮于表面,把标准只定于应付检查,以致于在村里这项活动没有起到作用,没能产生什么效益。还有部分党员思想不够解放,只相信传统耕作,只看到眼前利益,不愿意去冒风险,去做一些尝试创新,还有一些党员想做一些尝试,但自己经济困难,虽然农村信用社提供小额贷款,但还担心尝试不成功还要负担贷款,心理压力比较大,想想还是不要冒险了。如果村党组织能够很好地组织开展电教“双带”活动,村干部带头创新,能做到“富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这部分党员就能很快地跟上来。三、进一步做好电教服务于“双带”工程的几点思考一是要充分认识开展电教“双带”工程活动的重要性。实施“双带”工程,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突出了农村党建工作的时代特征,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双带”工程的实施,离不开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的提高。开展电教“双带”工程活动,就是要依托党员电教这一载体,大力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素质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水平,使他们通过电教寻找到致富之路,为广大群众敲开发展大门,真正做到“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二是要在电教“双带”工程活动的实效性上下功夫。有效率就有动力。电教“双带”工程活动应注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注重实效的开展。各有关部门应通力合作,大力支持,以增强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县委组织部作为牵头部门,具体负责电教“双带”工程的计划安排以及组织、协调等工作,并与农工办联合研究制定有关优惠政策、评比标准、考核办法;县财政局、信用联社为电教“双带”工程提供活动经费和信贷支持;县委宣传部负责电教“双带”工程宣传工作的策划;县农林局、科技、科协等成立“科技服务团”提供技术保障服务;各镇党委和村党组织具体负责电教“双带”工程的开展,力争做到“开展一个工程,树立一面旗帜”,激活开展动力。三是要进一步增强电教内容的针对性。在调查中大部分党员还是比较渴望能看一些电教片来充实自己,来为自己致富寻找一些路子。但多数党员反映,目前播放的电教片中科技素质教育片少些,而且针对性不是太强,另外在法制宣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见义勇为宣传上还不够,因此,要增强电教内容的针对性: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有针对性地选择科技素质教育片进行播放,提高党员干部的科技素质。例如适应于丘陵地区的特禽养殖,经济林开发,适应于圩区的特种水产养殖等;三是加大电教片库建设力度,准备充分的资料供群众们挑选,做到群众需要什么,电教播放什么。四是要进一步改进组织活动方式。当前,溧水县农村党员电教工作的组织活动方式主要是依托中心村电教点,发展种养殖大户和科技示范户,以文化中心户为补充来开展电教活动。要使党员电教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双带”工程,使电教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促进电教“双带”工程的持续发展,还应进一步改进组织活动方式。一是继续下设电教点。把电教点下设到党小组或片队,指定一名党员负责,不定期的开展电教活动,拓宽电教辐射面,使更多的群众能够接受到培训。二是改变播看形式,增加播放次数。在播看形式上做到播前有预告,收看有重点,看后有讨论,问题有解答,使科技片有播看就能起效果。在播放次数上不应满足每月一次,而应从实际出发,合理调节,做到什么季节看什么片,什么时候都能看;三是有计划做好电视播放工作。利用电视收视率高,普及面广的特点,做一档“实用技术进农家”节目,每周利用晚上时间播放两次。在收看中进行信息跟踪,对群众集中反映的疑点、难点问题可请“科技服务团”成员进行解答;四是鼓励“党员家庭电教点”建设。对一些家庭条件较好、政治素质较高、党性观念较强的党员鼓励他们自办“党员家庭电教点”,使一些无法参加正常播放收看的党员能够随时收看科技电教片。对“党员家庭电教点”要及时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搜集农村党员急需的电教片和科技片,为他们提供设备维护、播放技术指导,有可能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帮扶,使他们更好地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发挥作用。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