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2年社区治理结对共建典型经验材料

2022年社区治理结对共建典型经验材料

时间:2007-11-27 7:55:35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2022年社区治理结对共建典型经验材料近年来,区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利用驻区和区属单位的政治、资源优势和在职党员的人才优势,以结对共建为载体,以在职党员社区报到为抓手,帮助社区解决管理和服务方面的难点问题,整体联动、互帮互助,形成协同推进社区建设的氛围,破解老城区社会治理中的发展难题,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作出了有效探索。 一、多级联动、区域联合,结对共建+共驻共建两步走。一是落实省市结对共建,打造结对共建示范点。按照省、市统筹调配,区社区党组织分别与41家省级单位、19家市级单位确定结对共建关系,围绕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联动、活动联办等方面签订共建协议。省司法厅联合大院街道党工委开设了全省首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整合机关、下属单位及律师、高校法学专家等力量,组建了4支党员志愿者队伍和1支网上服务团队,积极探索将共驻共建工作与高品质、高效率、专业化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得到省委组织部有关领导的批示肯定,《共驻共建筑起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获全省首届党务技能比赛城市基层党建项目二等奖。二是加强区域共驻共建,实现结对共建全覆盖。街道、社区在省、市计划外,因地制宜推动共驻共建,与辖区内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强沟通联系,在城市建管、文明创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工作中进行互通合作、自行结对共建;同时,由区本级统筹协调48家区级单位挂点结对、补充兜底,均衡各社区结对共建的单位数量,实现省、市、区三级与社区结对共建全覆盖。三是健全共建联结机制,推进组织融合一体化。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积极吸纳驻区单位及省、市挂点结对单位中的党员领导干部为兼职副书记或委员,以此为纽带,积极邀请驻区、挂点结对单位党组织,特别是居住在辖区内的在职党员,定期参加社区开展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并接受社区管理监督,形成结对共建长效机制,共同推动社区建设。 二、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明确职责+健全制度两手抓。一是试点启动在职党员回家报到红色行动。由社区党组织建立一站一库一册两台账,即设立在职党员联络站、建立在职党员信息库、制定《在职党员进社区全程纪实手册》、建立共建单位服务台账和在职党员服务台账;在社区的休闲广场、文化长廊、公示栏等区域,设立在职党员签名墙、承诺墙、先锋墙,公开个人照片、服务承诺、发挥作用情况等信息,增强在职党员进社区的仪式感和荣誉感;同时,将所有共建单位的资源、在职党员的特长进行合并重组,在街道组建水电维修、治安巡逻、医疗保健、法律援助、文化宣传等不同功能的党员志愿服务团队,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创新线上对接和线下服务的帮扶方式。推广使用两微作为在职党员进社区的辅助工具,两微即区委组织部制作的哨先队和驿路向东两个微信小程序,哨先队小程序主要为在职党员、社区、群众三方在线上完成供需对接提供系统平台,由群众点单,社区两委筛选有效信息并进行派单,在职党员可以在线查看不同类别的活动清单、服务清单;驿路向东小程序主要录入了区红色驿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基本信息,用户可以一键导航直接选择指定场所,也可以通过图文简介功能查询场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和设施。三是全面推行1+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发动全区机关在职党员带头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在职党员持所在单位党组织开具的《机关在职党员下基层介绍信》即可直接在社区报到、选择多个服务项目,如参加一次党组织活动、结对一户村(居)民、开展一次志愿服务、点亮一个微心愿、提出一条意见建议等。社区党组织根据在职党员在社区的表现情况,填写《机关在职党员下基层反馈卡》报送至党员所在单位,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三、党群一心、群策群力,服务能力+基层治理双提升。一是红色堡垒更加巩固。在2021年全市社区活动场所提质攻坚行动中,区作为老城区,土地资源紧张,社区活动场所面积不达标、位置不集中问题较为突出。共驻共建单位利用资源优势,积极为社区党组织提供信息、资金、场所等支持,共同解决这一难题。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作为大院街道的共驻共建单位,积极将所属的1余平方米的单位闲置公用房的使用权划拨给区;区民政、房管、城建等职能部门,对所属的适用于社区的区级闲置公房,做到应拨尽拨、应用尽用,实现了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单位上下一心,攻坚克难,使得区高质量完成了社区活动场所提质攻坚工作,全区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更加巩固。二是疫情防控稳步推进。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南昌市发生输入性新冠肺炎疫情后,全区在职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全部下沉至疫情防控第一线,协助社区开展设卡值守、防控测温、宣传引导等志愿服务工作,加强了基层一线疫情防控人员力量。先后有40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组建起了151个临时党支部、167支党员突击队,设置党员先锋岗462个,划定党员责任区215个。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组织区直机关在职党员干部800多人日夜值守在全区159个卡口上,红色马甲在过往人群中闪闪发光,红色党旗在大街小巷上高高飘扬,筑起了一道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红色屏障。在所有在职党员干部的努力下,区在全市率先实施党建引领无疫小区(社区、村)创建活动,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疫情防控意识和氛围进一步增强。三是综合治理有效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最终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要让群众满意,就要实行精细化管理,就要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参与。区建立周六报到制度,全区所有机关单位在每个星期六组织在职党员干部轮流到结对挂点社区报到,带动群众自觉参与社区建设。在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区在南昌市2021年度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八大行动暨南昌市城市综合管理考核排名中位列城区组第二位,在2022年1月南昌市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中获城区组第一名。区立足实际、取长补短,自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在职党员进社区双联双解下基层1+服务续写我的初心日记暨三联三亮三服务等专题活动。在疫情防控、防汛抢险、城市建管、基层民主协商等突发事件及中心工作中,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纽带作用,引领群众自觉主动参与城市综合治理。2022年关于社区治理典型经验汇报材料市区以社区党建为引领,以社区自治为核心,通过建强社区党建、完善社区服务、抓牢社区治理、繁荣社区文化四大举措,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将城市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现将有关做法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区共有个街道办,辖个城市社区,居民人,党总支个,党支部个,党员人,社区工作人员名,岁以下干部人;大专学历人,高中及中专学历人,妇女干部人;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区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法治理、民主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社区管理服务上台阶、上水平,被评为省基层治理十佳示范区。二、主要措施及成效(一)建强社区党建,筑强自治堡垒。强化班子建设。按照抓好一把手、带好一班人、建好一支队伍的总要求,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突出选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的优秀社区支部书记,真正把社区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积极探索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模式,采取支部+党小组、支部+院落(楼栋)、支部+网格等模式,有效扩大社区党组织覆盖面。目前,全区个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部选派到位。其中,岁以下人,占%;大专以上学历人,占%。强化待遇保障。大力实施基层党建七新行动,提出了月报酬+年奖励的村(社区)干部工资报酬逐年增长机制,增长金额与任职年限、考核表彰等直接挂钩。目前,区社区干部每月报酬最低达到元,最高达到元,每月增加了元,个别社区干部月报酬达到元以上。强化阵地建设。采取新建、改建、扩建、划拨、购置等方式,大力推进社区服务阵地七个一标准建设,不断规范社区服务阵地,逐步解决社区服务阵地不足问题。目前,已新建社区服务阵地个,整合政府闲置公产解决了个。(二)完善社区服务,打实工作基础。社区服务特色化。按照+n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对基础条件好、地理位置适中的社区,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着力建设成辐射周边的中心社区;其他社区分别按照一社区一特色,一社区一主题的要求进行培树打造,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立体覆盖的社区党建品牌。如:市西街道社区以颂善为党建主题,传颂国学经典,弘扬善文化;街道望城社区以守望诚信为主题,通过实施五抓五促五大工程,努力建设和谐社区;市东街道社区搭建社区服务平台,实现社区服务的无缝衔接。社区服务智能化。以街道社区作为试点,依托互联网+,推动大数据服务应用,探索构建设施智能、管理精细、服务便捷的城市智慧社区。共投入余万元开发以一平台、一中心、n系统为框架的智慧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建立九大系统(社区党建系统、社区政务服务系统、物业服务系统、手机智能门禁系统、老人智能腕表、社区电商系统、邻里社交系统、社区安全系统、五城同创系统),不断提升了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目前,街道兰苑智慧社区基本建成,下步将在全区逐步推广应用。社区服务规范化。以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大厅为主阵地,推进一窗式受理服务,建立一般事项直接办、特殊事项承诺办、重大事项联合办的三项式办结服务机制,积极推行电话预约、上门服务、服务、办结邮送等便民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社区服务多元化。积极开展社会化志愿者互助服务,建立社区组织扶持,驻区单位和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志愿互助服务新格局,培树了春之声、红色先锋、义务巡逻队等自愿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居民服务,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燃气、电力等社区服务站点,满足居民便利化生活需求。(三)创新治理路径,抓牢社区治理。开展共驻共建,着力推进和谐共融。充分发挥驻区单位在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事情共商、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文明共创、活动共办的新机制,促进单位和社区工作共同发展,使驻区单位由局外人变成热心人。如:街道拥军社区通过与市委党校开展共驻共建,结合社区实际,将书香作为社区主题,建成了书香书屋。实行多方联动,着力改善卫生环境。以开展五城同创工作为契机,整合驻区单位、街道、环卫、社区、商户力量,大力开展社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重点对安置小区、老旧小区等定期集中整治;以小区、楼栋、院落等为主体,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实现社区环境卫生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大力实施社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不断构筑社区内的景观体系。组织居民参与,着力提升自治水平。采取群众推荐和组织推荐的方式,将关心社区发展建设,关注社区公益事业的老党员、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老同志选聘为社区楼栋长,并制定了相关制度、明确了责任义务,充分发挥了社区楼栋长治安员、调解员、信息员、宣传员的作用,推进了社区居民志愿者服务与社区管理的有机融合。弘扬传统美德,着力提升社区凝聚力。在社区开展好公婆、好夫妻、好家长、好子女等为主要内容的评选活动,以及最美家庭、最美家庭成员、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充分激活社区居民交往活力,有效提升社区凝聚力。如:麻园街道望城社区通过开展文明社区睦邻文化活动,群众自发组织长桌宴等,既弘扬传统文化,又增进了邻里和睦。(四)繁荣社区文化,培育群治氛围。规范文化阵地。统筹资金集中资源,打造社区道德讲堂宣传主阵地个,建好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条文化长廊个,用好图书室、娱乐室、培训室作为清朗社区文化培育阵地,开展社区文明户五好家庭好邻居评选和不文明行为随手拍活动,贴好光荣榜积德榜黑白榜,推进社区文化大院建设。创新活动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以各种节日活动和法定科普宣传周、全民健身周等为结合点,发动社区单位、群众文艺团队和居民家庭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覆盖居民人次。整合文化资源。整合社区内各种文化主体,推动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与社区文化有机结合,先后家企业单位到个小区开展了春风行动书韵我家等联系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社区文明度。三、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进一步巩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效果。通过党的宣讲团、领头雁工程、+n社区党建等模式,持续营造良好的党建氛围,引导更多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参与基层治理,为周边的困难群众,特别是残障人士开展服务。运用社区论坛、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引导社区居民密切日常交往、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助,探索网络化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二是进一步扩大五抓五促工作成效。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抓手,持续打造基层治理智慧平台。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完善试点小区信息化设施设备。健全互联网服务体系,完善一平台、一中心、n系统为框架的智慧信息化管理平台,满足基层治理指尖服务,构建人人参与的社会生活的信息环境。三是持续进行基层治理路径创新发展。组织开展一街一品创建活动,深入挖掘示范小区的治理典型和优势,打造我区的特色品牌,通过总结经验复制和推广,带动其他周边小区的治理工作共同发展。进一步探索+物业+志愿者联动模式,鼓励和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城区综合治理互助体系,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仅供参考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