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对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考

对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09-11-9 19:50:40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第三产业是指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亦称服务业,第三产业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层面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第三产业发展的水平直接反映着经济结构层次的高低和社会的总体进步程度。一、郴州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1、第三产业增加值显著增长,增长速度快于一、二产业。据统计,2006年全市gdp总量为546.23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91.20亿元;gdp增长速度为8.3%,其中第三产业增长速度为13%,较一、二产业增长速度分别高出11.7和5.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见表1:表1:郴州市2006年各产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对比表现价增加值(亿元)增长速度(%)2006200520062005同比增减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546.23477.698.312.84.5第一产业86.4984.161.36.14.8第二产业268.55226.597.417.810.4第三产业191.20166.941310.72.32、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有所提升,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他产业。2006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5.00%,较去年提高0.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4.78%,明显高于一、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见表2:表2:郴州市2006年各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及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对比表比重(%)贡献率(%)20062005同比增减百分点gdp100100100第一产业增加值15.8317.621.782.77第二产业增加值49.1347.441.7342.45第三产业增加值35.0034.950.0654.783、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新兴行业快速发展。从第三产业各行业内部结构来看,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主的新兴行业所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升,增长速度明显的高于传统行业,第三产业的内部行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见表3:表3:郴州市2006年第三产业内各行业结构分析表比重(%)增长速度(%)2006年同比增减百分点2006年同比增减百分点第三产业10013.02.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7.530.569.40.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5.490.2918.43.2批发和零售业23.780.2713.83.2住宿和餐饮业5.340.0114.13.1金融、保险业3.50.137.20.2房地产业5.950.334.81.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40.1120.87.7科学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0.89013.71.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820.0310.02.4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9.20.8625.512.3教育8.380.1411.60.3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5.350.0712.117.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160.2931.021.8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0.270.588.73.34、两大部门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不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二是服务部门,是除流通部门以外的其他行业。从郴州市2006年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流通部门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过半,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高于服务部门,但发展速度低于服务部门。见表4:表4:郴州市2006年两大部门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对比表占第三产业比重(%)增长速度(%)贡献率(%)第三产业10013100流通部门52.1412.851.29服务部门47.8613.248.71二、郴州市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速度不平衡。2006年,第三产业内部包含的14大行业的增长速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1%)、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5.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8%)、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8.4%)、住宿和餐饮业(14.1%)、批发和零售业(13.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3.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2.1%)、教育(11.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8.7%)、金融业(7.2%)、房地产业(4.8%),其中发展最快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与发展最慢的房地产业之间的差距达23.8个百分点,这说明各行业的发展速度极不平衡。2、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2006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率为50.50%,较2005年(51.48%)下降了0.98个百分点。见表5:表5:2006年三大产业增加值率对比表2006年(%)2005年(%)同比升降(%)gdp41.3042.351.05第一产业64.464.190.21第二产业35.3833.691.69第三产业50.5051.480.983、在第三产业中新兴行业所占的份额仍然偏低。2006年,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仓储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主的新兴行业所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03%,比传统行业所占第三产业的比重(83.97%)低67.94个百分点。而2006年新兴行业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5.73%,比传统行业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74.27%)低48.54个百分点。见表6:表6:传统行业与新型行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和贡献率比重(%)贡献率(%)传统行业83.9774.27新型行业16.0325.73三、加快郴州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这既体现了党中央对发展第三产业的高度重视,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郴州要紧紧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与因素,加强发展第三产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政策鼓励、资金扶持、人才引进、活跃市场等方面确保全市第三产业的持续稳步发展。1、打基础,着力夯实发展基石。一是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要充分认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发展经济的决策部署上,将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二是要加强管理,加大扶持。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健全第三产业管理体制,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搞好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发展方向,明确发展重点,调整发展布局和结构,制订规划和措施要与国家产业规划和政策相衔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三是要坚实农业基础,巩固工业基础。农业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第三产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我们要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既扩大对第三产业的需求,又可以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注入资金,使其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相互依存的关系,要求必须重视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特别要提高工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以促进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2、创环境,大力创造发展条件。一是要把环境建设作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按照放开搞活的原则,优化执法环境推进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把握市委三届一次全委会精神,认真落实好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要加大第三产业发展的投入。坚持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的原则,支持鼓励国家、集体、个体、外商等各方面以资金、房产、设备、技术、信息、劳务等形式投入第三产业领域,采取多种形式兴办第三产业各类实体,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三是要净化经济发展环境。通过抓机关作风整顿,抓干部廉政勤政教育等手段建立诚信政府、务实政府、高效政府,通过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来净化社会环境,利用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优美的环境来吸引更多的知名企业、尖端人才和各类资金来进驻郴州,推动郴州的第三产业发展。3、出精品,全力打造支柱产业。一是要依托科技,大力促进新兴行业的发展。当前我市新兴行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不高,对gdp的贡献不大。我们要坚持科技兴业战略,努力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通过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二是要利用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郴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人文环境,旅游业的发展对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推动力。我们要在对原有旅游景点、景区的改造升级的同时,积极挖掘旅游潜力,做大做强旅游业,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从而带动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三要突出重点,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找准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大力引进和培育能带动行业发展的第三产业龙头企业,加大对龙头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等基础工作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管理模式,鼓励企业参与社会化、专业化分工。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落户郴州,使其成为郴州第三产业发展的领头雁。4、求效益,努力促进产业升级。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和谐发展。在加快传统行业发展的同时,要重点促进新兴行业的发展,提升新兴行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手段促进第三产业中各行业的平衡发展,确保各行业和谐发展。二是要减耗增效,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率。通过强化行业管理,合理规划,加大科技投入等途径来减少第三产业发展中的资源与能源消耗,降低第三产业的中间消耗,提高增加值率。三是要加强资源整合,形成产业发展链条。通过合理布局,设施配套,把交通运输、房地产、商业、餐饮、社区服务、旅游、文化娱乐等设施有机组合,实现资源共享,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行业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循环产业链条,促进第三产业整体升级。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