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时间:2008-3-13 8:37:53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及教育内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中学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及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1、教育对象:以全体学生为主,重点任务是发展性任务和预防性任务。2、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德育规划,与德育工作保持密切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互相替代。3、关于心理测试,严格遵循学生自愿原则和保密原则。4、本计划的制订,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二、实施途径(一)主要途径:学校教育1、建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向全体师生开放。2、设“心理咨询信箱”,由心健教师专人管理,定期开箱,本着尊重、信任、保密的原则,及时回信,并可由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帮助回信。3、物色、培养一批有能力、有热情的学生骨干,每个班级2名(男女生各一名),帮助本班学生进行心理自我保健,及时发现个别心理问题,汇报给心健教师或班主任,并帮助解决。4、定期进行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心健知识的培训,使全体教师都能够重视心健教育,在班主任工作和各科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有机结合心健教育。5、利用学校的电视机和影碟机,不定期向全体学生开展专题讲座,播放心理健康教育的影视资料。6、图书室、阅览室增购有关心健教育的书籍,向全体师生开放。7、每学期组织一次心健主题班会活动,或团队开展一次专题活动。8、鼓励学生养成记日记或周记的习惯,及时找到引起自己不良反映的当前事件,冷静分析自己的态度并及时调整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情绪。9、鼓励学生至少有一项正当、有益的兴趣爱好,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课外活动,让学生体味到快乐、成功、满足,形成心理良性循环,保持良好心态。(二)次要途径:社区、家庭教育1、家长学校: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人格最大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超过了学校环境。通过家长学校活动,使家长认识到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到孩子一生,保持友好的亲子关系,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主动询问、关心孩子的情绪、爱好、交友情况等等,努力营造尊重、民主、亲密、信任、和谐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健康成长。2、通过德育基地等社区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关心社会,尽量避免初中阶段即“第二危险期”的负面影响,如自我封闭、青春期逆反等等。(三)辅助途径:教师自我教育已有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较其他行业存在着更多的心理问题,所以,教师本人也应该进行自我保健、自我教育。教师平和开朗的心态,自信自强的人格魅力,会极大的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况,这种影响是“润物细无声”式的熏陶,其效果远胜于空洞的说教。1、有关资料表明,不少教师的职业病是偏执型人格,教师应学会自我心理调节,警惕不良情绪、性格给学生带来伤害。2、转变观念,尽量与学生建立起融洽和谐、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3、身体健康往往是心理健康的前提之一,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学校行政、工会等各部门定期开放篮球场、足球场、乒乓室、舞厅、健身房等,定期到医院体检,提高教师的身体素质。4、学校各级领导密切关心教师的工作和学习,组织各种活动丰富教师生活,帮助教师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做广大教师的贴心人,为教师营造一个舒心愉快的工作环境。三、教育主题1、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初中生活、老师和同学。2、珍惜大好学习时光,培养认真、勤奋、刻苦的学习品质;强化求知欲,增强自信心。3、认识中学学习特点,适应中学学习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案。重视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4、认识自己的生理变化,悦纳自己,做个好男(女)孩。与异性保持正常、健康交往,学习调节情绪、排除烦恼的方法。5、关心自我形象,认识和区别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6、正确认识与等待金钱,在消费方面不攀比。7、合理安排作息,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远离毒品,识别美丑、善恶,过文明、健康的课外生活。8、上网后,学会管好自己,自觉识别、抵制反动、黄色、封建迷信的信息。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