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校长在学校深化教学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校长在学校深化教学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07-12-28 14:46:56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校长在学校深化教学改革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会议学校党委和行政在年度重点工作中就有部署,经过近半年的充分准备,今天胜利召开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教育部2007年1号、2号文件和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学校近三年来教学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交流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教学改革和建设的工作思路、目标和任务,努力把我校教学工作水平推向一个新高度。在这里,我讲三点意见。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进一步增强做好教学改革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2004年学校第二次教改工作会议以来,全校广大教师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一次党代会和二届一次教代会精神,全面落实“质量立校”战略,始终坚持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主旋律、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核心,制定了新一轮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明确了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本科院校前列,学校以“良好”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顺利实现党代会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一步。1、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学校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规格,修订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了学生和教师评价激励机制,有效调动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推行“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改革,扩大选修课比例,课程建设已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轨道。学校新增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达11门;校级精品课程48门,已基本覆盖了学生受益广的专业主干课和公共基础课。加强教材建设,承担了省内五校联合编写通识教材7部。2、专业建设水平有新提高。学校制定并实施了《专业建设“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构建了与综合性大学相适应的专业体系,学校新增本科专业14个,使本科专业总数达到41个,其中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12个。近三年,学校投入300余万元用于省级、校级重点专业和新办专业的建设,使重点专业和新专业建设水平有所提高。3、教学质量有显著提升。2005年学校开展了“人人过课堂教学质量关”活动,创设了年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十佳”竞赛;2006年学校开展了“教学质量月”活动,组织了集中听课、教学观摩、专家讲学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推进本科教学工作整改,进一步巩固了本科教学评估成果。通过深化第一课堂教学改革,加强第一、二、三课堂的联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近三年,我校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奖240余项,其中2006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实现了国家级奖项上的突破。学校鼓励学生从事科技创新,2006年学生校级科研立项项目达到81项。4、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结出了丰硕成果,我校两项成果获2004年度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两个项目被立为省2006年度新世纪教改项目,全校现有新世纪教改项目5项。《高教领导参考》对《湖州师范学院关于加强教学工作激励机制建设的意见》、《湖州师范学院专业、课程设置实施意见》进行了登载介绍。《浙江日报》、《教育信息报》等新闻媒体也对我校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作了广泛的报道。5、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一是师资队伍得到加强。现有专任教师680人,高级职称教师300人,其中正高84人;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350人,其中博士4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151人才”13人。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教学条件明显改善。近三年来,学校累计投入资金近3亿,新建了综合教学楼、生科楼、医学楼、学生公寓等一批基础设施,校舍总面积增加到38万平方米;2006年9月,学校东校区顺利投入使用,生科院、医学院和求真学院顺利迁入。三是实验条件逐步完善。近三年,学校投入365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与改造,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达75109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7512万元。目前,学校拥有91个多媒体教室和语言实验室。校园互联网已覆盖办公、教学楼和大学生生活区。6、教学管理日趋规范。学校在抓好教学常规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工作,不断探索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效益。实施领导、专家、同行听课和学生评教,完善了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建立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建立下属学院教学副院长例会制、教学秘书例会制和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及时掌握教学运行状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信息反馈;实施了课程主讲教师制度和青年教师导师制。总之,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全校师生员工的心血和汗水,更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管理干部辛勤努力的成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广大师生员工表示衷心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教学思想观念还需要进一步转变和更新;对教学的投入需进一步加大,这里包括资金的投入及教师教学精力和学生学习精力的投入;人才培养模式尚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特别是课程教学内容老化、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还十分突出。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并在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着力解决这些问题。今年年初,教育部下发教高1号和2号文件,就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意见和要求。4月19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对全省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具体意见。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工作重心,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努力使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为此,我们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形成共识: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办学“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二是必须坚持“质量立校”战略,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三是必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二、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全面提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从现在到2010年是学校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努力实施“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二步的关键时期,是学校工作重心转移到内涵提升后的重要发展期,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化教学改革,注重特色培育,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达到优秀水平。为了把我校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将启动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实现“两个提高,三大突破,四个一批”。即:“两个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有显著提高。“三大突破”:国家级教学成果、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名师实现突破。“四个一批”:建成一批省内外有影响的品牌特色专业;建立一批优秀的实践基地;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名师;培育一批高等级的优秀教学成果。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是学校根据教育部1、2号文件和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进一步推进我校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这次提交会议讨论的文件共有四个,都是围绕“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主题制定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些意见或方案的实施,真正解决我校教学建设与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工作水平。希望大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畅所欲言,认真讨论,务必使这些意见、方案更加适合我校的校情,更加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在此,我着重强调六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大力实施“质量立校”战略。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生为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出发点,体现在教育教学上,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一次党代会确定了“质量立校”战略,学校第二次教改工作会议把“质量立校”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教改工作核心战略,要求全校上下狠抓本科教学质量,尽快把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回过头来看,我们确定的教改工作思路是正确的,是符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发展实际的。因此,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教育部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浙江省实施“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行动计划”为契机,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以质量为生命线,围绕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大力推进“质量立校”战略的实施,使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第二,要着眼于培育办学特色,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办得好不好,不在于规模大小、层次高低,每一个层次都可以有非常好的学校,关键看是否在合理定位的基础上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优势。特色就是质量,就是水平,就是一流。近年来,我校在培育办学特色上下了很多功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从地方性综合大学的定位上着重培育办学特色。一是要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就业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要深入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把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按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要加快培育学校的品牌专业,积极扶持专业定位明确、培养模式有特色、培养方案切实可行、有较强社会适应性的专业,并根据国家的要求,逐步建立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机制。二是要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重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点,也是相对而言就业渠道较为畅通的人才模式。我们要针对社会的需求,根据人才培养定位,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健全学分制管理体系,积极推进弹性学制、导师制建设,坚持因材施教,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要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形成多样化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三是要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凸显教师教育特色。教师教育是我校业已形成的办学特色,我们要抓住全省将要实行的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一契机,进一步把我校的教师教育做好、做强。要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浙江省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对师范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按照“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的要求,改革培养模式,加大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力度,强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形成教师教育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第三,要致力于专业内涵发展,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走内涵发展道路是高等教育在大众化阶段的必然要求。高校之间的竞争,最后归结为学校内涵发展水平的竞争。一是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要围绕建设省、校两级重点专业着力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形成结构合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重点专业群。要通过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二是要以精品课程为重点,加强课程内涵建设。要进一步加大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通过课程的整合、重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加大选修课程比例等,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我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第一个阶段已经结束,共产生了48门课程。今后三年,我校每年还将立项建设10门左右的校级精品课程,使精品课程的总数达到80门左右。要进一步完善精品课程立项程序,既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也要使精品课程“物有所值,建有所得”。各下属学院要严把精品课程申报关,不把不符合学校特色构建的课程申报到学校一级。要加强教材建设,特别是要把好教材选用关,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要以选用国家重点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等优秀教材为主,同时鼓励教师编写适应教学需要的新教材和通识教育教材。三是要以教改项目的形式,推进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要注重教学改革项目的整体性和综合化,构建新的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模式,加强教改项目应用情况的跟踪,积极培育、推广、固化教学改革成果。要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水平和效果。第四,要着力治理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新专业建设和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在2005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过程中,教育部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校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这就是新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尽管我们在整改期间做了大量工作,但解决薄弱环节的问题绝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次会议提交的文件中有两个文件是针对治理薄弱环节的,一个是《关于加强新专业建设的实施意见》,一个是《关于加强实验室建设与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是学校提出的解决薄弱环节的办法和措施。在新专业建设上,学校将设立新专业建设专项经费,用于新专业的启动与建设;要加大内培外引力度,提高新专业师资队伍水平,满足新专业的师资要求;要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以学校发展大局为重,相互支撑,互为补充,提倡资源共同开发与共同利用,从而满足新专业教学的必要条件。在实验室建设上,要从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入手,打破原有实验室条块分割、资源分散、规模小、功能单一,仪器设备重复设置、利用率低和资源浪费、各自为政的体制,按照有利于资源共享的原则,分类组合构建集约化、质量效益型的实验室管理体系,从而达到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的目标;要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改革传统实验课程体系,建立与理论课程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分层次、多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我校多学科的优势,实现不同专业、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辐射,重新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实验项目;要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积极研究、应用现代实验教学技术和信息手段,不断创新实验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方式;必须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可采取全天开放、定时开放、预约开放、阶段开放等不同形式,以满足师生的需要。第五,要大力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学工作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学工作关键在于师资的水平及教师的投入。就我校而言,2005年以前,为满足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需要,师资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教师总量和教师结构上。应该说,从2006年开始,学校师资工作已经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因此才有了教师评价激励机制改革,才有了“三个维度”综合考评教师的新机制。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就是要继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加大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重点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要将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高职称、高学历教师要成为教学的骨干,鼓励他们多上课,上好课。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教师业务培训制度。继续实施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制度和博士培养计划、国内外高级访问学者进修计划,健全青年教师导师制,强化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和教师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三是要进一步推进教师评价激励机制改革。要以《浙江省教育厅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指导性意见》为指导,完善教学、科研、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三个维度教师评价体系,通过政策引导,切实提高教师的质量意识,促使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并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要把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业绩作为申报专业技术资格和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必要条件,大力表彰奖励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四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动态管理,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健全职务聘任工作的运行机制、制约机制及奖励机制,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竞聘,实行择优上岗,改革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机制,对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反映强烈的教师,不再继续聘任其从事教学工作。第六,要完善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机制建设。有效的教学管理是教学质量的保证。随着学校的发展,现有的教学管理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服务体系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要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要建立规范、协调发展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梯队,逐步实现管理重心下移。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学改革管理的制度体系,大力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步实现教学工作网络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要制定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完善教师、学院、学校三级质量保障机制,逐步建立以专业与课程建设评估、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学生学习质量评估等为主要内容的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体系。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运行机制建设,加强教学评估,完善网上评教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和同行专家评教制度。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完成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各项任务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全校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确保教学建设与改革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1、加强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这次会议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工作思路、目标和任务,学校及所属各单位都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形成齐抓共建,层层落实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的推进机制。学校党政一把手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下属学院院长、书记是学院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教学副院长是学院教学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把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每一项任务落实到人头;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广大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上来,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的动力和源泉。2、加大投入,保障教学建设与改革顺利实施。当前,学校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资金瓶颈日益显现。但我们要确保教学经费的投入,确保四项经费持续增长;要用好用足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各项专项经费,加强指导与管理,务必使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用在关键部位上;要通过申报教改项目、精品课程、品牌特色专业等渠道,积极争取纵向建设经费,通过联合、交流等拓展横向经费来源渠道。3、强化服务,牢固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要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它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学管理部门要严格履行指导、监管和服务教学工作的职能,真正成为教学工作的政策咨询中心、监管中心和服务中心;各部门、各下属学院要围绕教学工作,协调运作,互相配合。要树立全局观念,只要有利学校的发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就要全力以赴地支持、扶持。要树立服务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服务好教学、服务好师生,为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志们,当前我们正处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的使命光荣而艰巨,唯有攻艰破难、乘势而上,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全校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一个建成、两个提高、三大突破”的“十一五”规划目标不动摇,围绕教学建设与改革的目标任务,以积极的态度、先进的理念、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提高教学质量,为促进学校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br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