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运用多媒体,架起心灵与音乐的桥梁

运用多媒体,架起心灵与音乐的桥梁

时间:2009-11-9 22:33:40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合理的课堂结构安排,更需要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和提高教学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90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现本人就多年来的音乐教学,总结出多媒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有如下几点作用: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1、创设情景。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情境,不但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促进积极思维,而且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技巧。如,我在教歌曲《雪花》一课时,针对现在冬天气候转暖,本地很少下雪,大多数低年级学生对下雪的景象比较模糊,更不知道雪花是什么样的情况,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境,我制作了雪花飘舞的动画,再配上歌曲,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雪花美丽的形状、洁白的颜色和轻盈飘舞的美景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陶醉其中,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堂课,学生始终以高昂的热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很好地把握了乐曲表现的好奇、欢快的情绪,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2、进行律动。律动,是儿童随着音乐节拍,进行有节奏动作的一种活动。律动能帮助儿童借助身体的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和情绪,训练孩子的韵律感。如果此时能借助多媒体,效果会更好。《铃儿响叮当》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美国儿歌,全曲欢快、风趣,非常适合律动。课前,先在大屏幕上反复播放《铃儿响叮当》的mtv,同时让学生在音乐教室外排成六人一组,指导学生双手搭前一个同学的肩,排头的同学一手叉腰,一手做挥鞭状,根据音乐节奏,模仿坐在马拉的雪橇上奔驰的动作进教室。进入教室后边看《铃儿响叮当》的mtv,边做律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由于教学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孩子们受到了作品美的感染,激发了兴趣,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还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使孩子们能更好地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欢快的情景中,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二、形象感知,深入体会。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活动。由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抽象的理性思维还处于较为稚嫩阶段,形象思维仍是他们主要的思维方式,运用形象化的欣赏方式欣赏音乐能与学生的体验、经验相沟通。让音乐形象的因子自然地注入到学生的思维中,使学生的创造性充满活力,发展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从而更好地发挥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1、理解歌曲的意境。当欣赏一段乐曲时,老师先将作曲家、作品创作背景等相关因素进行讲解,初听时学生的理解会很粗浅。但一幅图片,一段文字可以使音乐形象具体化、直观化,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加以重点的提示,在帮助他们理解音乐形象,创设音乐情境方面,收效甚佳。如:一年级的欣赏曲目——《玩具兵进行曲》。全曲分为了三个片段,分别描述玩具兵“游行”、“玩耍”、“回家”的情景。虽然三个段落的音乐,无论是节奏感的表达还是音乐形象的描绘都很形象、生动。可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光听是听不懂的,所以不会产生很大的兴趣。于是,在听片段音乐的过程中,分别为这段音乐配上相应内容的vcd画面,他们对曲子的内容的认识就会在听与看中完成。就这样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音乐形象,感受了音乐内涵。在理解了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再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进一步表现音乐的内容,就会轻而易举了。2、理解歌曲所描绘的形象。如上《动物狂欢节》一课,在欣赏之前,先请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说“狮子是什么样的动物?”“大象是怎么样的动物?”等等。有了这些知识作准备,就为《动物狂欢节》的欣赏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因为在欣赏前学生已经在自主的学习中把握了各个音乐形象的特征,而且通过交流,使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学习到了各个方面的相关知识。再通过课件的演示,形象感知各种动物的外形和特征,为这首音乐作品的欣赏打下良好的基础。3、理解歌曲表现的涵义。歌曲《金扁担》教学时,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条件比较好,不知道“扁担”为何物,更不能及时领会歌中由于公路的修建而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体会农民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通过多媒体,选取农村没有公路时的艰苦生活和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农村新修公路后幸福生活的画面,以结合解说的方式相对比,学生一下便进入到了歌曲所设的氛围中,这样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于是,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对党的热爱和喜悦之情,马上便从学生的歌声中表达出来。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激发了学生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热爱,使学生的感受与音乐意义达到统一,从而又进行了思想教育。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重点的部分直观地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1、突破歌曲的难点。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对歌曲的难点,教师往往只是让学生反复吟唱,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感到疲劳和厌倦,既而产生厌学的心理。有了多媒体这个教学手段后,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难点不攻自破了。如教学《小小牵牛花》时,由于此歌曲节奏紧凑,乐句、乐节之间的四度、五度、八度的大跳音程后的连续级进与模拟小喇叭“嘀嘀嘀哒”的衬词相结合,学生不易掌握,在歌单显示时,把它们用不同的颜色显示,并不停闪现,提醒学生在演唱时注意这些乐句的变换。如《大鹿》中的后十六节奏,以及表现小兔求救心切的乐句,也可以用闪现、移动、颜色变换、放大显示等方法来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2、突出乐理课的重点。乐理课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但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可利用计算机集成化功能制作软件,展示知识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如在教授“八分音符”时,就可通过“小兔分瓜”的画面,在屏幕上演示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八份的过程,并在每份上标上相应的节奏符号,让学生形象理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含义,这样一来,学生仿佛在欣赏一则童话片,使之眼到、耳到、心到,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起来的音符时值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四、优化教学,拓展延伸。新课程标准认为:课堂教学要以音乐审美为中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它明确了音乐课的性质,与旧的音乐大纲狭隘地把音乐课当成技能课相比是一种质的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探索精神。1、进行歌表演。自我表现欲,是学生的基本欲望之一,是学生实现和展示自身价值的积极意念。音乐是一种表现艺术,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如在教授唱游课《小猴子》时,可将歌曲和有关小猴子的各种生活片段剪辑成小影片,在大屏幕上播放,让学生上台,合着音乐,看着画面,进行歌表演,全班欣赏。由于淘气可爱的小猴子形象和跳跃轻快的音乐旋律很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节课,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参与音乐活动的快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2、体验角色。由于低龄儿童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佳、参与活动积极性高,因而让他们边听音乐,边分角色情景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更能让他们感受到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美的课堂。例如:欣赏《龟兔赛跑》时,我运用了多媒体声、色、形、动的特点,通过片断的欣赏,用不同的方式诱导、启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解决难点,并制作成动画让学生欣赏,看着有趣的画面,倾听乐曲,欣赏凭借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音乐与动画结合并以听觉辅以视觉形象,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有一个明确的指向。乌龟和兔子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们,他们情不自禁地模仿着兔子与乌龟的样子,随着音乐表演起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时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乐曲的内涵。3、渗透美术理念,试行音美综合教学。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的形象,可以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身临其境地畅游在艺术的殿堂里。再通过投影仪进行展示,增强学生的学习艺术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学《夏》这首歌时,我让孩子们拿出彩色笔,边听边在纸上想象画。顿时,火辣辣的太阳、金色的海滩、蔚蓝的海水、五颜六色的贝壳、飞翔的海鸥、悠闲的帆船、畅游的人群立即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有的小朋友还画出了水里的鱼儿们嬉戏的景象。通过听、想、画,让小朋友们明白夏天并不是闷热无聊的,而是色彩斑斓,充满情趣的。“艺术是相通的”——通过音美的结合,学生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在音乐课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的优势,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们运用形象思维去想像,架起心灵与音乐的桥梁,培养学生独立的音乐领悟力、鉴赏力,拓宽视野,带领他们走入神秘而色彩斑斓的音乐殿堂。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