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

煤矿地质实习报告

时间:2013-8-1 0:46:20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第一部分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第一章绪言11月26日至12月9日为我校采矿工程系采矿专业为期两周的地质实习时间。此次实习的时间及地点分别为27日缝山针公园,28日红砂岭,29日西张庄。缝山针公园位于焦作市塔北路与影视路交叉口路北,可以说是交通便利。这一天天气晴朗有微风。此次实习的目的是认识中奥陶纪(o)的石灰岩。并观察了断层和背斜。绘制了断层素描图。红砂岭位于焦作市西北角,距离焦作市约7km。且只有一条山路通向山顶。这一天天气晴朗。这里富含大量的铁矿和铝黏土。到这里实习是为了了解本溪组中石炭纪(c)的石灰岩。本溪组中以泥岩为主,其中含泥质较多的叫做泥灰岩。西张庄位于焦作市西北角,隶属于中站区龙洞乡。距离焦作市约20km,路况不大好。这一天天气晴朗。这里有中石炭纪的七层石灰岩,我们在这里详细观察了这七层石灰岩的结构,及化石含量的多少。这里有大量的铝黏土,由于铝黏土是制造瓷器的材料,所以这里伴有瓷器厂。第二章地层缝山针公园由于过去是采石场,所以这里的地层出露的非常明显。这里地层分布也是比较简单的。由于地壳运动关系,此处地层出现了部分地层缺失。缝山针上部是石炭纪地层,下部是奥陶纪石灰岩地层。这两层中间夹有泥岩作为分界面。这两层中间缺失了志留纪(s)和泥盆纪(d)地层。像这种出现地层缺失的整合就叫做假整合。奥陶纪石灰岩岩性致密坚硬,但是由于其坚硬,所以它很容易破碎。整个奥陶纪厚约400米。由于这个地层比较早,所以这里面的化石含量极少。而石炭纪地层位于缝山针上部,发育还是比较好,与下伏地层的整合为假整合。在缝山针公园,我们还看到了太古界的片麻岩。但是这种岩石在焦作缺失。在红砂岭出露了奥陶纪末期的一层石灰岩和本溪组的泥岩。在本溪组中的岩石岩性较软,并且含有大量的化石,主要是蜓类和珊瑚。厚度也比较大,与下浮地层的整合也是假整合。西张庄的岩石也属于本溪组,其岩石发育也比较好。化石含量也比较多,且以蜓类、鳞木、纯肋芦木、和轮叶为主。岩性较硬,石灰岩中并伴有燧石条带。其厚度也是较大。第三章岩石奥陶纪的石灰岩颜色为灰色,块状构造,在规模上也比较大,在缝山针的各个废弃的采石场都能看到这种岩石,这里面不含矿产资源。由于石灰岩的坚硬性能,所以注定了它是作为建筑用的材料。故在早期这里被作为采石场采石。山体受到破坏。由于石炭纪的岩石在缝山针上部,并未受到多大破坏。红砂岭上的岩石中含有铁矿和少量的铝黏土,所以岩石的颜色显示红色,出露在山顶。这里是中石炭纪的地层,含有鸡窝状的铁矿。由于市场上极需铁矿,人们在这里疯狂开采仅有的铁矿,导致这里的山头部分被移为平地。山体受到很大的破坏。西张庄中的岩石和红砂岭的岩石性质差不多,但是这里的地层中含有大量的铝黏土。铝黏土颜色为粉红色,上层是泥岩或者砂岩。由于铝黏土是烧制瓷器的材料,所以这里山体同样受到严重的破坏。第四章构造在缝山针处的石灰岩,我们看到了各种裂痕。这是由于上部岩石的压力以及岩石的挤压造成的。这种压力和挤压力使石灰岩出现了呈形的裂缝,这叫剪节理。一部分出露在外的岩石由于受到长期的风化作用,其棱角已被抹去,形成了球形风化。由于力的作用,这些岩石产生了竖状裂隙。这种裂隙恰恰是导水的理想通道,所以在煤矿生产中应注意。这里还看到了背斜和断层。背斜的岩层为重复出现,其两翼的岩石为内老外新,核部岩石老,核部上层的岩石由于挤压作用比较破碎。岩层中夹有页岩和石灰岩。由于未带罗盘,故未能测知褶皱轴的方向和岩石的走向。断层:缝山针的断层为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正断层。在大断层附近伴有小的断层和断层破碎带。破碎带中的岩石,由于受到带有碳酸钙雨水的冲刷,最终被这些碳酸钙粘接在一起,最后形成了断层角砾岩。断层角砾岩是判断断层的重要标志之一。山中有“逢沟必断”中的“断”就是指断层,断层也是容易导水的地方,而且导水的持续时间长,涌水量大,是煤矿生产中出水的有一大隐患,所以在开采之前应探明。西张庄是中石炭纪地层。这一地层中含有大量的铁矿,而且整个华北地区的铁矿都在这一层。铁矿都是鸡窝状的山西式铁矿。这里还含有大量的铝黏土。由于铝黏土细腻光滑,不易导水,所以含有铝黏土的一层是很好的隔水层。因为这里的铁矿品位比较低,容易开采,所以铁矿开采严重,再加上烧制瓷器需要大量的铝黏土,这使人们不断开采,使山体受到严重的破坏。这里空气质量差劲。本溪组石灰岩理论上是有九层,其中第二层和第八层石灰岩比较厚,含水量也相对较大。二1煤就在八层石灰岩的上方20——30米处,而且层与层之间夹有铝黏土和煤线。但这里却有七层,其分布特点分别为:第一层厚约1——2米化石含量比较少,且主要为蜓类,有一层燧石条带。第二层厚约3——4米化石含量比较多,且主要为蜓类,有五层燧石条带。第三层厚约1——2米化石含量比较多,且主要为蜓类和珊瑚,有两层燧石条带。第四层很薄不足1米,化石和燧石条带都较少,含泥质较多。分布不均,有些地方缺失这一层,含水量少,与第三层间隔较厚,且为黏土,故隔水性较好。第五层很薄不足1米,分布不均,有的地方缺失,有的地方厚达3——4米。第六层很薄不足0.5米,化石含量较高,燧石条带少。第七层薄0.5米左右,化石和燧石条带都较少。此外,这里还含有硫砂矿,颜色呈黄色。硫铁矿中的硫化亚铁氧化后呈黄色或金黄色。还含有石膏等。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本周所到的三个地方在整个地质时期大约经历了先是地壳持续下降,然后上升,在志留纪和泥盆纪的地层被剥蚀掉以后又持续下降的过程,在石炭纪后又持续上升,直到形成现在的样子。后记通过本周的实习,我们真实的了解并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并且我们获得了有关这一带地层的第一手资料。增加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此次实习也锻炼了大家共同合作的能力和独立能力,使我们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大家的吃苦精神。在这次实习中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我们不断提问,不断记笔记。但这次实习中也出现了不如意的地方,同学们的纪律性不强。我们在西家庄的表现严重损害了我校的形象。希望这种现象以后不在出现。第二部分煤矿实习报告第一章绪言12月3日至9日是我校采矿工程系采矿专业到矿上为期一周的实习的时间。我班于4日到矿上观看了煤矿上的一些地面设施,并到井下参观了巷道,熟悉了以后的工作环境。(一)地理位置:鑫珠春朱村矿位于焦作矿区西南部,东距焦作市5km,公路、铁路交通便利,焦晋高速在矿区西部通过,焦克公路再矿区北部通过,有矿区铁路专线与焦柳、郑太干线连接。(二)地形地貌:朱村井田位于太行山南麓,北距太行山约5km,地貌形态为山前冲击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势比较平坦。第二章实习内容4日早上,我们在七点半之前就赶到了鑫珠春朱村矿。由于矿上有检查,原计划下井时间被推至十一点左右。所以在这之前我们参观了井上的一些设施,分别是:机科供应科:这里其实是仓库,因为这里储藏了矿井下所需的各种材料。压风机房:压风机主要用途是为有突出危险采掘工作面的防突钻机施工,压风自救,疏散瓦斯及主井卸载,副井井口翻箩装矸等且井下铺有通风管道,为各个巷道通风。在风房中共有压风机三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由于这个矿已经处于后期,目前突出采掘工作面少且暂无开拓工程量,井下非生产地区大,其风量主要用于维持巷道通风,又基本无瓦斯涌出,所以,井下用风量小,一台压风机能够提供足够的风量。由于它具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所以是矿上的要害重地。铁轨:一般分两种铁轨,一种是用于火车运煤铁轨,一种是用于矿车运输铁轨。矿车运输铁轨的轨距为900毫米。但有的矿上用的却是600毫米的。所配备的矿车为2吨矿车。所有沙子、水泥、各种巷用材料都是用矿车运送的。机电科:主要负责矿上各种机器的检修工作。水泵:水泵有大功率的水泵,这种水泵一般是固定在水泵房的,是分段形的。我们看到了四段的和三段的。四段的大型水泵的轴功率为449kw,所配备的电机功率为500kw。一般一段水泵的扬程为20米。再一个就是小型水泵,这种水泵主要用在工作面,用于临时排水。变压器:变压器分为井上和井下用两种。主要是为井上下排水、通风、压风、提升等提供合适的电压。其中井下变压器为干式变压器。钢管:有各种各样的,其中口径约为300毫米的是井下排水管。铲斗:主要用于装煤。铲斗大小和平常四轮铲车的铲斗差不多。罐笼:主要用于提升矿车、人员以及井下用的各种电缆、水泵、管道等。其中提升人员时,一次最多乘坐25人。绞车:按照功率的多少可以分为25绞车(功率为25kw),40绞车,50绞车等。一般在巷道掘进和平巷中拉矿车都用25绞车,巷道提升用40绞车。绞车上分别有一个闸,一个离合器,并配备一台电机。井:井可分为主井、副井、通风井三种。其中主井的提升方式为单绳缠绕方式提升。井深200多米。副井的提升方式为单绳缠绕方式提升。井深约192——193米。所有井架高出地面20米左右。主井主要用途为提煤,副井主要用途为进风、提矸石、下料、上下人员等。其配备的罐笼为单层2吨矿车罐笼。两罐笼载差最大为4000kg。副井井口处还设置有暖气片,主要用途为加热周围空气,以便将热空气带入井下。绞车房:作为提升系统,为各种提升提供动力,因此是要害重地之一。绞车房中有大型卷筒两个,一个减速机,各种电表,并配有按一定比例缩小的井筒和罐笼,主要是为了让操作人员简单明了的看到罐笼处在井下何中位置,以便作出何时启动减速机来制动,以保证输送的安全。洗煤楼:主要用于筛选采出的煤,进行分类。由于我们去时这坐楼正在施工,所以并没有参观这里。培训楼:主要用于培训矿上的工作人员。楼上设有各个区队的办公室。十一点左右,检查人员也离开了矿,我们也陆续准备下井。我们换好工作服,领到矿灯后就开始进入罐笼,等待机器的运转,将我们送入矿下。大约30秒左右,我们到达了井底。井上不断落下水滴,像下起了中雨一样。大巷中风力比较强,灯火通明,也比较干净。我们跟着领队拐入一个支巷,这里风也减小了,灯也没有主巷中那样亮了。随着我们不断前进,我们看到了墙上的电线错落有致。墙上还有两个颜色不同的钢管,一个红色,一个黄色。红色的是通风管,为巷道输送风的。黄色的是水管,为工作面降煤尘提供水。在巷道中不时能听到水流的声音。再向前走,我们来到了中北区变电所。这里有多台干式变压器正在工作。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废弃的老巷。这里已被用封死,在巷底有一黄色钢管,这根钢管就是用来引出老巷中的水的,以免老巷中水压过大,造成封门被压坏,发生突水现象,这里一旦突水后果很严重。而且引出来的水可以就近送给工作面降煤尘用。接着我们来到了皮带运输机旁,由于这个工作面已经处于收尾阶段,所以皮带上的煤稀稀疏疏并不均匀。沿着皮带走了大约200米,我们斜向下进入了另一个巷道。在这个巷道中有一处是对称开了两个支巷。一个是井下要害重地的中央水泵房,这里面共有大小水泵13台,机器轰鸣,各种钢管林立,13台水泵中有5台正在工作,5台用于备用,3台用于检修。而对面则是变电所。到此,我们的实习任务也就算结束了,经过点名确认后我们上井了。后记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更好的了解了以后的工作环境,为以后的工作做好了良好的心里准备。通过领队的精心讲解,加以现实的观察,我们能够更好的知道以后应注意什么,哪些是重点。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充分的了解了煤矿生产的工序,知道了我们的责任是什么,责任有多大。这次实习我想已经达到了目的。虽然在实习中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总体还是比较好的。同学们的积极性也挺大的。这样的实习可以增加同学们学习的热情。煤矿地质实习报告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