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吴志淼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吴志淼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时间:2013-6-18 7:50:31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学校:南昌工程学院;班级:11级水利水电工程卓越班姓名:吴志淼学号:;目录;一实习目的和要求(一)实习目的(二)实习前的准备;二实习内容;(一)七一水库下游,棠梨山大桥(二)七一水库大坝;(九)七一水库大坝断裂带(十)七一水库大坝左岸;三实习感悟;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要求;时间:2013年5月22日至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学校:南昌工程学院班级:11级水利水电工程卓越班姓名:吴志淼学号:2002103目录一实习目的和要求(一)实习目的(二)实习前的准备二实习内容(一)七一水库下游,棠梨山大桥(二)七一水库大坝(三)天梁山风景区(四)七一水库管理局(五)滑坡体处(六)溢洪道下游(七)副坝(八)西干渠(九)七一水库大坝断裂带(十)七一水库大坝左岸三实习感悟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要求时间:2013年5月22日至2013年6、5月29日地点: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双明镇人员:唐老师、杨老师及11水利水电工程卓越班全体成员实习目的: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课本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1)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地质点的工作内容,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路线的观测,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节理的测量与统计方法等。(2)仔细观察与认识不同时代地层的主要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及物理地质现象,达到初步具有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3)对实习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归纳、分析,并结合水工建筑物进行稳定和渗漏等方面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4)认真并按时完成所规定实习内容,根据野外观察实测材料、记录、标本及作业等,实习结束时编写实习报告和绘制基本图件,以利于巩固实习效果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5)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简易地质仪器、工具的使用等,使学生初步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6)了解地质病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病害区地质工作的方法,典型病害的防治措施,使学生掌握在工程建设中如何应用地质知识。实习要求:(1)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地质点的工作内容,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路线的观测,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节理的测量与统计方法等。(2)仔细观察与认识不同时代地层的主要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及物理地质现象,达到初步具有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3)对实习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归纳、分析,并结合水工建筑物进行稳定和渗漏等方面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4)认真并按时完成所规定实习内容,根据野外观察实测材料、记录、标本及作业等(5)野外工程地质实习工作方法的了解、认识;罗盘的使用及地形图的判读。(6)矿物、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7)、地质构造的识别、描述及其工程地质意义(8)滑坡、岩溶的认识及其危害(9)地下水的补给、运动、排泄规律认识与水库渗漏稳定分析(10)实习结束时编写实习报告和绘制基本图件,以利于巩固实习效果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实习准备工作:一、思想方面实习前首先要做好思想动员和组织准备工作。讲明实习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宣布实习守则,要求严格遵守。为保证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合作好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野外实习的生活、学习条件相对较差、困难较多,要求同学们做好吃苦耐劳、敢于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要求实习队必须是一支战斗性强、纪律性严的组织。在实习队指导下,每班设正、副班长各一人,各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设小组长一人,小组是完成实习任务最基本单位。各班设学习、生活、宣传、卫生、文体、保密安全干事若干人,分别负责各项具体工作。二、学习方面为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校园内课堂讲授,野外现场进行教学实习的方式。为此要求结合实习内容,重点对主要造岩矿物与岩石,地质构造、地史概要、地质图等部分进行复习准备,对实习指导书认真学习。在实习期间,结合现场教学所讲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如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及特征,工程地质测绘、以及库、坝区,边坡,洞室的工程地质问题等。实习期间的政治学习结合实习任务的要求进行,并借助看电视、读报纸、参观及座谈等方式进行时事政治的学习。三、实习备品自备:蚊帐,雨具,饭盒(或碗具),草帽,书包,教材,书夹,记录本,电筒,三角板,半圆仪,铅笔,小刀,橡皮,胶布,方格纸,作业纸等。向地质实验室借用:地质罗盘仪、地质锤等。第二节实习的内容与方式一、外业工作实习开始首先由教师介绍实习地区的地质概要,布置实习内容及地质路线的具体安排,结合边讲课、边实习的现场教学方法,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紧密结合实地、实物进行教学实习,逐步培养同学的独立工作能力,为此,实习期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以教师多讲解,同学观察认识为主阶段;教师少讲解,多提出问题,同学多思考的独立工作阶段;以同学观察分析为主,教师答疑小结,独立工作的阶段。外业工作有如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地质路线观测主要是通过几条地质现象比较丰富的典型路线,使同学观察到主要的地质现象,其内容包括:①实习地区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和特征,地层的接触关系,风化情况和工程特性等。②主要的地质构造现象:如褶皱、断层、节理等。测定岩层的产状、确定褶皱的类型,研究断层和节理的性质、分布及发育规律等。③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岩性及分布;本区的地貌特征(山形,阶地、河曲等),查明河谷纵、横剖面情况,研究河谷阶地及其性质,以及新构造运动的特征等。④物理地质现象:如喀斯特、滑坡、冲沟、崩塌等的分布,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等。⑤水文地质:通过井、泉的调查,了解本区不同岩层的透水性和地下水位,查明地下水补给、运动和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与河水的水力联系的关系等。地质点的观测与描述地质点的选择、位置的确定、地层时代、岩性特征、产状要素的测定、地质构造特征、地质现象观察、地质图的使用,绘示意剖面图及素描图,标本的采集及记录描述等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问题评价结合实习地区的建筑物进行参观;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观测、分析与评价。主要有: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学校:南昌工程学院;班级:11级水利水电工程卓越班姓名:吴志淼学号:;目录;一实习目的和要求(一)实习目的(二)实习前的准备;二实习内容;(一)七一水库下游,棠梨山大桥(二)七一水库大坝;(九)七一水库大坝断裂带(十)七一水库大坝左岸;三实习感悟;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要求;时间:2013年5月22日至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学校:南昌工程学院班级:11级水利水电工程卓越班姓名:吴志淼学号:2002103目录一实习目的和要求(一)实习目的(二)实习前的准备二实习内容(一)七一水库下游,棠梨山大桥(二)七一水库大坝(三)天梁山风景区(四)七一水库管理局(五)滑坡体处(六)溢洪道下游(七)副坝(八)西干渠(九)七一水库大坝断裂带(十)七一水库大坝左岸三实习感悟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要求时间:2013年5月22日至2013年6、5月29日地点: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双明镇人员:唐老师、杨老师及11水利水电工程卓越班全体成员实习目的: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课本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质资料打好基础。(1)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地质点的工作内容,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路线的观测,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节理的测量与统计方法等。(2)仔细观察与认识不同时代地层的主要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及物理地质现象,达到初步具有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3)对实习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归纳、分析,并结合水工建筑物进行稳定和渗漏等方面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4)认真并按时完成所规定实习内容,根据野外观察实测材料、记录、标本及作业等,实习结束时编写实习报告和绘制基本图件,以利于巩固实习效果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5)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简易地质仪器、工具的使用等,使学生初步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6)了解地质病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病害区地质工作的方法,典型病害的防治措施,使学生掌握在工程建设中如何应用地质知识。实习要求:(1)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野外地质勘测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地质点的工作内容,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路线的观测,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节理的测量与统计方法等。(2)仔细观察与认识不同时代地层的主要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及物理地质现象,达到初步具有观察和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3)对实习地区的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归纳、分析,并结合水工建筑物进行稳定和渗漏等方面的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4)认真并按时完成所规定实习内容,根据野外观察实测材料、记录、标本及作业等(5)野外工程地质实习工作方法的了解、认识;罗盘的使用及地形图的判读。(6)矿物、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7)、地质构造的识别、描述及其工程地质意义(8)滑坡、岩溶的认识及其危害(9)地下水的补给、运动、排泄规律认识与水库渗漏稳定分析(10)实习结束时编写实习报告和绘制基本图件,以利于巩固实习效果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实习准备工作:一、思想方面实习前首先要做好思想动员和组织准备工作。讲明实习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宣布实习守则,要求严格遵守。为保证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合作好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野外实习的生活、学习条件相对较差、困难较多,要求同学们做好吃苦耐劳、敢于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要求实习队必须是一支战斗性强、纪律性严的组织。在实习队指导下,每班设正、副班长各一人,各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设小组长一人,小组是完成实习任务最基本单位。各班设学习、生活、宣传、卫生、文体、保密安全干事若干人,分别负责各项具体工作。二、学习方面为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校园内课堂讲授,野外现场进行教学实习的方式。为此要求结合实习内容,重点对主要造岩矿物与岩石,地质构造、地史概要、地质图等部分进行复习准备,对实习指导书认真学习。在实习期间,结合现场教学所讲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如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及特征,工程地质测绘、以及库、坝区,边坡,洞室的工程地质问题等。实习期间的政治学习结合实习任务的要求进行,并借助看电视、读报纸、参观及座谈等方式进行时事政治的学习。三、实习备品自备:蚊帐,雨具,饭盒(或碗具),草帽,书包,教材,书夹,记录本,电筒,三角板,半圆仪,铅笔,小刀,橡皮,胶布,方格纸,作业纸等。向地质实验室借用:地质罗盘仪、地质锤等。第二节实习的内容与方式一、外业工作实习开始首先由教师介绍实习地区的地质概要,布置实习内容及地质路线的具体安排,结合边讲课、边实习的现场教学方法,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紧密结合实地、实物进行教学实习,逐步培养同学的独立工作能力,为此,实习期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以教师多讲解,同学观察认识为主阶段;教师少讲解,多提出问题,同学多思考的独立工作阶段;以同学观察分析为主,教师答疑小结,独立工作的阶段。外业工作有如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地质路线观测主要是通过几条地质现象比较丰富的典型路线,使同学观察到主要的地质现象,其内容包括:①实习地区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和特征,地层的接触关系,风化情况和工程特性等。②主要的地质构造现象:如褶皱、断层、节理等。测定岩层的产状、确定褶皱的类型,研究断层和节理的性质、分布及发育规律等。③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岩性及分布;本区的地貌特征(山形,阶地、河曲等),查明河谷纵、横剖面情况,研究河谷阶地及其性质,以及新构造运动的特征等。④物理地质现象:如喀斯特、滑坡、冲沟、崩塌等的分布,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等。⑤水文地质:通过井、泉的调查,了解本区不同岩层的透水性和地下水位,查明地下水补给、运动和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与河水的水力联系的关系等。地质点的观测与描述地质点的选择、位置的确定、地层时代、岩性特征、产状要素的测定、地质构造特征、地质现象观察、地质图的使用,绘示意剖面图及素描图,标本的采集及记录描述等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问题评价结合实习地区的建筑物进行参观;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观测、分析与评价。主要有: ①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②坝(闸)两岸及河床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③引水;为了进一步巩固与提高野外实习效果,对收集的实际地;以便得到全面系统的深入认识;①野外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记录及标本的整理,地质现;④参观水工等建筑物时记录的有关单位介绍的资料的整;二:实习内容;2013年5月21日星期日,我和同学们在中午十一;又来到了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小镇,回头看①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②坝(闸)两岸及河床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③引水隧洞及泄水建筑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④电站、厂房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二、内业工作为了进一步巩固与提高野外实习效果,对收集的实际地质资料,应及时进行分析整理,以便得到全面系统的深入认识。配合外业主要有以下内业工作安排:①野外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记录及标本的整理,地质现象的分析,工程地质问题的讨论;节理统计图、实测地质剖面图绘制;②区域地质概要及有关资料的阅读;③勘测及试验工作的有关资料;④参观水工等建筑物时记录的有关单位介绍的资料的整理;⑤按时完成实习作业及阶段小结,做好实习总结报告。二:实习内容2013年5月21日星期日,我和同学们在中午十一点多开始出发,第二次来到上饶市玉山县七一水库,来进行我们的地质实习。在大二的上学期我和同学们就来到这里进行了工程测量实习,所以对玉山县双明镇还是比较熟悉的.上次实习我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不过是测量方面的.对于这次更深层次的地质实习,我和同学们都比较重视,我们在实习前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全面了解到了我们这次实习所要完成的任务。大家都准备好了笔记本、罗盘、锤子等实习工具,似乎有大展身手的欲望。我们也是带着自己上课所学习的知识来的,结合实际与理论的差距,将所学与实际相结合,展开本次的地质实习。将课堂的疑问在现实中得到解答。又来到了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小镇,回头看去?双明镇。玉山县双明镇简介双明镇地处玉山县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东界浙江省常山县,北接玉山县紫湖镇、浙江省开化县,西临玉山县四股桥乡、南山乡、横街镇,东与玉山县白云镇接壤,七一水库环抱其中。全镇地形沿东北、西北山脉走向,东北、西北属山区,东南、西南为半丘陵区。全镇总面积1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787亩(水田13116亩,旱地671亩)、山场面积13890亩、可养水面150亩。全镇辖21个党支部、724名党员、11个村(居)委会、89个自然村、7026户、25250人口。双明镇交通便利,三清山环山旅游公路穿腹而过,311高速公路穿越东部梨园、永久村。水利、电力、膨润土、石灰石、旅游、森林等资源丰富。玉山县七一水库简介七一水库位于县城东北,信江上游主要支流之一金沙溪中游,距城16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18度16分,北纬28度49分。东为少华乡棠梨山、茗坞村、东坑村,南与双明乡大徐村毗邻,西为陶家山,北临紫湖乡。实习地区为低山区和中部平原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上游接近北部怀玉山,三清山区,低湿多雾,昼夜温差大,高山气候较突出。中游一带气候温凉湿润,下游与中部平原丘陵区相接,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降水以亚热带锋面气旋雨为主,为典型的江南梅雨。七一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24平方公里,流域地形多山,东北高,西南低,山区性气候显著。库区地质:老虎滩以上为奥陶纪、志留纪不透水岩石组成,其下分水岭两侧虽有卡斯特(石灰岩)现象,但多被不透水砂、页岩截断联系,成为库水向邻谷渗透的屏障,地下水均高于库水位。实习第一天2013年4月22日阴天点号:no.1点位: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七一水库下游棠梨山大桥公路边点性:水文地质点内容描述:我和同学们首先来到棠梨山大桥桥头,来观察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地表流水地质作用包括流水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流水侵蚀作用:流水侵蚀的强弱与流水速度有关。流速越大侵蚀作用越强。例如许多河流的上游形成峡谷,而不容易形成冲积平原就是侵蚀作用强烈(尤其是下蚀)。搬运作用:流水搬运物资的质量与水流速度的六次方成正比。流速越大,搬运物质的质量越大,流速有微小的变化,搬运物质的质量就有很大的变化。堆积作用:当流速减小,水中搬运的物质沉积形成河谷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物质沉积时,比重大、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比重小、颗粒小的物质后沉积。①当河流进入弯道时,河水主流线(流速最大点的连线)因惯性而逐渐向凹岸偏移,至河弯顶部,主流线已紧靠凹岸(即河流的最深谷底线和最大流速处)。站在观测点,可以看到,河流左岸为天然堆积的河岸,河流右边为人造河堤,因此河流左边为凸岸,右边为凹岸。凹岸修筑河堤的作用是为了抵制侧向侵蚀作用,侧向侵蚀作用是指河水对河岸的冲刷破坏。③我们所处位置可看到两条河流汇集在一处,其中左边的河流流速缓慢,河面较为宽阔,其源头他应为溢洪道;右侧的河流流速较快,河面较窄,其源头应为主坝④我们所处地下面长有茂盛的水草,在河流左岸,树木和水草生长更加茂盛,其不断发生位移。受到堆积的一岸,由河床堆积物形成边滩,随着河床的侧移,边滩不断扩大。洪水期间,水流漫到河床以外的滩面,由于水深变浅,流速减慢,便将悬移的细粒物质沉积下来,在滩面上留下一层细粒沉积。河漫滩就是这样形成的,其上部由洪水泛滥时沉积下来的细粒物质组成,下部由河床侧向移动过程中沉积下来的粗粒物质组成。这种下粗上细的沉积物结构,称二元相结构。上部的细粒物质称河漫滩相沉积,多为亚砂土或质称河床相沉积,多为砂、砾。有些坡陡流急较强,河床两侧常常没有沉积物保留,只有狭窄的石质漫滩,或者只有粗大的砾石组成的漫滩。一般只在宽阔的河谷或平原地区的河漫滩,才有较厚的二元相沉积。河漫滩的地面大多比较平缓。在平原区比较顺直的河床两侧,常有自然堤鬃岗与岗间洼地相间分布的现象。在河曲发育的河漫滩上,由于河流裁弯取直,还可能留下许多牛轭湖或废弃河道。⑤河流的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常是同时存在的,即河水对河床加深的同时,也在加宽河谷。但一般在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侧向侵蚀微弱,所以常常形成陡峭的“v”形峡谷。而河流的中,下游则侧向侵蚀加强,下蚀作用减弱,所以河谷宽,河曲多。下蚀是指沟谷或河谷底长期受水流冲蚀,沟槽与河床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现象。河流随河床的刷深,水位下降,使两岸的河漫滩高处洪水位以上,向两岸阶地转化。下蚀作用强度与流量、流速、谷底纵剖面坡度、上游来沙量河谷地物质抗冲性有关。谷地窄,坡陡,流量大,谷地岩性松软,水流下蚀强度大。河谷下蚀还受侵蚀基准和地质构造运动的控制。侵蚀基准面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其高低决定河流纵剖面的状态,其升降会引起长河段的冲淤和平面上的变化。在这个面上侵蚀停止或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通常分为两类:总的或永久的侵蚀基准面,即海平面,及地方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侵蚀的限度,往往受某一基面所控制。就一条河流各河段而言,一些坚硬的岩坎、湖泊与河流的汇口等,起着暂时的、局部控制河流下蚀的作用,因之这种岩坎、汇口就称之为地方侵蚀基准面。对于终止于内陆盆地的河流而言,盆地最低部分就是它们的终极侵蚀基准面。对所有入海河流而言,海平面起着控制整个流域水流的下蚀限度,因此海平面也是终极侵蚀基准面。由于海面或湖面本身并不固定,因此有人建议把河流作用停息,并为海浪过程和湖浪作用所代替的那一点称侵蚀基准面。实际上较大的河流,在入海或入湖以侵蚀基准面和局部侵蚀基准面后并不立即停止侵蚀,在一定范围内还能继续切蚀海底、湖底形成水下河谷形态,称湖底或海底河槽。这是由于异重流作用和河流的流水有一定的惯性,动能并不立即消失的缘故。实际测量中也发现在许多大河,离海很远的河段上,由于涡流的侵蚀作用,在河床中常形成深槽,其底部的高度可以比海面低很多。在长江、西江的峡谷中都有这种情况。也有许多河流由于携带的泥沙极多,所以在远离海边地方就已丧失侵蚀力而转向大规模堆积。但总的来说,海面仍不失为入海河流的侵蚀基准面。⑥地下水的潜蚀作用是指地下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土石的冲刷破坏作用。地下水在土石中渗透,水体分散,冲刷微弱,而当松散堆积堆积中颗粒细小的粉砂,泥土等冲走,则结构变的松,空隙扩大,经长时间的冲刷作用,也可以形成地下空洞,甚而引起地面塌陷。形成和发展:河谷是河流作用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有3个途径。①下蚀作用加深河谷。河谷形成的最初阶段,水流侵蚀相对高起的地方,侵蚀下来的物质堆积在低洼地区,这两种作用不断地进行,使谷底愈来愈低平。②旁蚀作用促进谷坡剥蚀后退,使河谷拓宽。谷坡苞蚀后退的过程包括坡面上的片蚀作用、沟壑侵蚀作用、块体崩落运动以及支流的旁蚀作用等。③溯源侵蚀使河谷向上延伸,加长河谷;陆地抬升或海面下降使河流下蚀作用加强,延长河谷终端,加长河谷。其中河漫滩的形成是河床不断侧向移动和河水周期性泛滥的结果。在河流作用下,河床常常一岸受到侧蚀,另一岸发生堆积,于是河床不断发生位移。受到堆积的一岸,由河床堆积物形成边滩,随着河床的侧移,边滩不断扩大。洪水期间,水流漫到河床以外的滩面,由于水深变浅,流速减慢,便将悬移的细粒物质沉积下来,在滩面上留下一层细粒沉积。河漫滩就是这样形成的,其上部由洪水泛滥时沉积下来的细粒物质组成,下部由河床侧向移动过程中沉积下来的粗粒物质组成。这种下粗上细的沉积物结构,称二元相结构。上部的细粒物质称河漫滩相沉积,多为亚砂土或亚粘土;下部的粗粒物质称河床相沉积,多为砂、砾。有些坡陡流急的山区河流,侵蚀作用较强,河床两侧常常没有沉积物保留,只有狭窄的石质漫滩,或者只有粗大的砾石组成的漫滩。一般只在宽阔的河谷或平原地区的河漫滩,才有较厚的二元相沉积。河漫滩的地面大多比较平缓。在平原区比较顺直的河床两侧,常有自然堤发育,堤外地势一般比较低洼。在弯曲河床的两侧常有迂回扇发育,地面出现鬃岗与岗间洼地相间分布的现象。在河曲发育的河漫滩上,由于河流裁弯取直,还可能留下许多牛轭湖或废弃河道。在河谷发育过程中,由于地壳上升、气候变化、侵蚀面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使河流下切,河床不断加深,原先的河床或河漫滩抬升,高出一般洪水位,形成顺河谷呈带状分布的平台,这种地貌形态称为阶地一般河谷中常常出现多级阶地。从高于河漫滩和河床算起,向上依次称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等。一级阶地形成的时代最晚,一般保存较好,越老的阶地形态相对保存较差。阶地的形成基本上经历了来两个阶段。首先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下,河流以侧蚀或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宽广的河谷。然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于是便形成阶地。地壳稳定一段时间后,再次上升,便又形成另一级阶地。根据成因,阶地可分为侵蚀阶地(其特点是阶地面上基岩直接裸露或只有很少的残积物)、基座阶地(它是由于后期河流的下蚀深度超过原有河谷谷底的冲积物厚度,切入基岩内部而形成的。其特点是上部的冲击物覆盖在下部的基岩之上)和堆积阶地(完全由冲积物组成)等几种类型。来洪水时,水一般会漫上阶地,但一般不会被淹没。唐老师给我们介绍的地方有两级阶地,为砂卵砾石层,平时,阶地和河漫滩都不会被淹。而该处凹岸有护坡,呈三级阶地;凸岸多农田,呈二级阶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