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几点体会

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几点体会

时间:2007-11-2 21:23:43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几点体会内容提要: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要求,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全力攻坚农村基础设施,强化农民综合素质培育,不断完善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方式方法,取得了新农村建设的新成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但最为关键的是要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大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好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发展农村经济、政治、文化事业的方式和方法。镇新农村建设首先是做到了规划先行。为使全镇新农村建设有一个硬性的约束和规范,我们专门邀请了山西省规划设计院设计和晋城市城建规划服务中心,进行了《镇总体规划》设计,并通过市县有关部门专家评审。其次是按照镇八次党代会和镇人大二届一次会议确定的“工业强镇”思路,着力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以轻质碳酸钙、石油膨体砂支撑剂、铝矾土、铸件等系列产品为支柱的新型化工业发展格局。三是立足镇情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初步形成草食畜牧业,干(鲜)果经济林,中药材种植和蚕桑养殖四大特色富民产业园区。四是注重农民素质提升,多方联系富士康集团,引进成立了晋城葛万技校附城分校,为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搭建起了良好的平台。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和谐院落、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和谐单位创建活动,农民综合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今年以来,镇又根据省、市、县的统一安排部署,大力开展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目前全镇已建成户用沼气700余户,通过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不仅改善了全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全镇生态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推进情况,现就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如何保持新农村的巩固和发展,谈以下几点体会:一、必须始终不渝地把培植农民稳定增收的渠道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一个没有产业支撑的新农村,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不会长久的。镇始终坚持把生产发展放在第一位,结合农村实际,发展畜牧养殖、中药材开发、干(鲜)果经济林种植和蚕桑养殖等特色产业,以畜牧养殖带动“一池三改”,以“一池三改”实现村容整洁。农民收入增加了,人居环境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精神状态也就相应变好,社会风气也就变得越来越好。二、必须强化对老百姓的宣传,树立老百姓的自主意识,确立老百姓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一是采取召开广播会、座谈会、参观学习、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转变老百姓的思想观念,切实调动老百姓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他建”为“我要建”,让他们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二是按照“经济基础好、人文环境好、致富本领强,科技素养高”的标准办好样板点,不断积累建设经验,创造鲜活典型,让群众看有去处,学有比样,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示范范围,形成乡有特色村、村有精品院落户、院落有领头户的发展格局,分批跟进,充分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热情。三、必须加强干部和农民的培训,不断提高干部服务“三农”的能力和农民应用科技生产的能力。一是对基层组织进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意识教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基层组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二是狠抓沼气池建池技术员及施工队伍的培训,确保全镇沼气池及“三改”的质量,同时抓好后续服务管理,巩固沼气池及生态家园建设成果,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沼气池和生态家园建设带来的实惠。三是对农民进行种、养、加等技术培训。同时注重劳动力的转移培训,让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四、必须用足用活上级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让农民充分享受党的惠农政策的恩泽。充分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国家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及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机遇,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了以畜牧、中药材、经济林、蚕桑养殖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扶贫资金和老区建设资金,发展特色产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充分利用国债项目资金实施“一池三改”,建设生态家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同时整合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资金、部门对口帮扶资金等投入,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沼气池和实施生态家园工程的村组、农户倾斜,引导和鼓励农民加大投入,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五、必须坚持“以村为主”的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村级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近几年来,镇坚持推行“农村党建、经济发展双千分制”的管理考核办法,变过去的人管人为目标管人、制度管人,扭转了过去村干部工作无方向、办事无计划,以及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缺乏主动性的局面,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提高了办事效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