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试论海关反腐败教育的创新

试论海关反腐败教育的创新

时间:2009-11-9 20:06:25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内容提要】本文结合对《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学习领会,重点从反腐败教育机制的创新上论述了如何构建海关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文章论述了反腐败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海关反腐败教育存在的问题、不足,并提出了几点有建设性的对策。一、反腐败教育在构建惩治和预防反腐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反腐败的浩荡战役若要取得最终的胜利,唯有坚持标本兼治的指导方针。反腐败的“治本”,是指从源头上不断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而教育,在治本清源的过程中,无疑担当着最为重要的角色,也发挥着最大的功效。(一)反腐败教育是治本清源的最有效手段腐败一词最先出于《汉书》中“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一句。原意为谷物的腐败,后引申为人之腐化、堕落。试想,等到谷物已经败坏,人心已经沦落,再忙于清理仓储,处置人员,那何不在“谷未腐”之时,做好通风保养工作,在“人未沦”之时,做好教育宣化工作呢?在反腐败的战役中,亡羊补牢,永远是为时晚矣的,永远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古人云:“德教为先”、“修身为本”。崇尚德治,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自古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一大特色,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相比较大刀阔斧,真刀真枪的实质性惩罚、处置而言,预防为主的早期宣教教育手段确实有着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效。大量的案件也表明:一些党员干部走上违纪违法道路,往往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这就决定了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加强教育。(二)反腐败教育筑就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中纪委向十六大工作报告提出的六条建议之一就有:“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牢固构筑抵御腐蚀的思想道德防线”,这充分说明教育在反腐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海关的多年反腐实践也证明,开展反腐败教育,对于引导广大海关党员干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对于广大海关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牢固构筑抵御腐蚀的思想道德防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身处高风险岗位的党员干部,面对的各种诱惑更为直接,从政环境更为复杂,在廉政建设方面面临的考验更为严峻的情况下,开展有针对性的、富有成效的反腐教育,使得广大党员干部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和勤政为本从政观念,打牢政治基础,筑牢思想防线。所以,反腐败必须要立足于教育,教育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中最为基础的一项工。因此,在构建惩治和预防反腐败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要不断增强反腐败教育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坚决克服教育无用或是软任务、软指标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教育机制。二、当前海关反腐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过去5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纪委的正确领导下,海关经历了一个痛定思痛、走出困境、重振雄风、改革创新的重要历史时期。“廉政风暴”的洗礼,帮助海关上下对海关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对自身高风险的行业特点,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和体验。在海关内部对反腐败的教育上,从总署党组到海关各级领导班子都高度重视,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构建,海关反腐倡廉的“大宣教”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实事求是的说,现在反腐败教育已贯穿于海关各项改革的全部过程,落实到干部管理的各个环节,贴近业务、贴近改革、贴近关员。同时,海关反腐败教育也延伸到关员家庭,辐射到社会。在某些海关已经形成单位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良性互动,形成了浓厚的反腐倡廉工作氛围,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勤政爱民意识和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有力地促进了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但从更客观和更严格的角度上来看,笔者仍认为当前海关系统内的反腐倡廉教育开展的还不够深入,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教育的实效性不够,教与学一定程度上脱节1、内容与形式脱节。在实践中,某些地方的培训班、研讨班打着教育的旗号,公款消费,游山玩水。如在上半年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一度全国性的出现了“红色之旅”的热潮,甚至蔓延到各大旅行社都相继推出“红色之旅”的路线。延安、井冈山等等革命胜地虽然是进行革命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场所,但假若一团人是拿着公费飞来飞去,吃吃喝喝,那试问又有多少是最终达成了革命爱国主义教育的初衷?2、目标与检验脱节。有些单位把教育当成“软任务”,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广种薄收”,纯粹为凑任务数而忙碌。3、导向与现实脱节。制度铁板一块,执行大打折扣。在诸如公款招待、消费,公车使用等一些细小方面,部分单位存在着打擦边球,沾小便宜的现象。教学的脱节使整体教育效果不能尽如人意,甚至产生负面效果。(二)教育针对性不强,效果大打折扣1、突出表现在教育层次不明,重点不突出。理应成为重点对象的领导干部实际中却往往成为教育的薄弱点,即充当“教育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