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理论之树要常青》读后感

《理论之树要常青》读后感

时间:2008-2-16 8:54:42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理论之树要常青》读后感岳增瑞同志的新著《理论之树要常青》一书最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论文集,共收入作者1987年至2006年所写的主要文章60篇,其中有的文章是第一次发表。这部著作既是作者个人著述的汇总,又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理论研究成果的展现。生活之树常青,理论是灰色的。这是列宁引用过的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一句名言。其意义是:理论之根是“生活”,如果脱离了“生活”,它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而理论要保持其生命力,就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理论之树要常青》一书所收集的文章,就体现了这个特点(来源于网)。第一,注重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大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之树要常青》与时代的发展同步伐,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深入研究。这部文集的主线,反映了我们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指导思想上不断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也反映了作者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文集收入的文章,大都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有关。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理论研究的轨迹,始终在弘扬来源于与时俱进的精神。文集涉及的范围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际战略等诸多方面,始终贯穿着一个明确不变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道路。实践出真知,实践增才干。作者积极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本书收入的研究论文、调研报告、理论讲座、考释性文章等,始终紧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把干部群众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当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依据,力求对重大现实问题给予理论的分析,对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给予理论的明辨,对许多思想困惑给予理论的阐释,努力把道理说充分、说清楚。第二,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理论研究工作的根本遵循。“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作者在理论研究中特别注意来源网坚持正确的方向。这在《历史的航船终将驶向共产主义》、《四项基本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高举旗帜,面向世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领导思想》等文章中都有较好体现。这样的理论研究方向,有助于人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第三,积极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创新是理论源于网发展和学术繁荣的必由之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呼唤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从亿万人民波澜壮阔、丰富生动的实践中不断吸取不竭源泉,积极推进理论创新。文集中的《努力成为勇于和善于创新的典范》、《创新:需要高高扬起的旗帜》、《改革开放要勇于实践和创新》、《新时期领导者创新论》等文章,既体现了作者在学术观点上的创新,又反映了作者学术研究方法上的进步。作者从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的高度概括了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决定了需要进行理论创新,我们党、国家和民族永葆蓬勃生机迫切需要进行理论创新。作者还对如何积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出了自己的见识,这对读者会有重要启发(来源于网)。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