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如何成为招聘会上的赢家

如何成为招聘会上的赢家

时间:2008-9-23 16:10:59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简历投放莫“盲目”,贵在准确实用在招聘现场记者听到这样一段对话:“这个单位前面人好多,不知道招哪些专业?”一个学生问。“管它呢,先投一份简历再说。”另一个学生奋身挤过去放了一份简历。江苏工业学院招聘现场的盛老师对此感到很无奈。他表示,这种盲目投放简历的学生我们是不会考虑的,现在很多毕业生在“赶场”时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认为个人简历做的越好越能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投的越多机会才越多。孰不知广撒网不一定多捞鱼,毕业生参加招聘会应该有的放矢。合肥亚太旅游学校的龙老师表示了同样的观点,他还认为,毕业生求职简历没有必要做的很精美。它起到的作用最多只是提供个联系方式,看到许多求职者做得非常精美但并不能准确传达信息的简历我们不得不表示遗憾,因为我们时间很有限,特别希望求职者能把简历做得实用些,这样才能使我们很快对他有初步了解。简历并不能说明你的能力,面试才是关键。重视“5秒钟印象”,多分析招聘信息记者通过对许多家用人单位及求职者的采访了解到,“5秒钟印象”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一家用人单位招聘现场记者观察到,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并不是急于翻看求职者的个人简历,而是将应聘者认真的打量一下。随后才翻翻简历或者是根本不看简历就进行下一个。随后记者采访时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在这样大的招聘会上,每个求职者所能占有的交流时间是很短的。作为用人单位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给他们进行交流。我们判断一个人几乎是在5秒钟之内就完成了,观察之后如果觉得可以就继续看看简历聊几句,如果一个人精神面貌不好我们几乎不予考虑了。来自黄山学院的肖梦林同学告诉记者由于事先他对招聘会的信息并不了解,不知道是面对谁,招哪些专业,到这连一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机会都没有,来了也没有用。”对此,就业指导中心人员解释说,目前部分学生因受时间和信息渠道的影响,对招聘会并不是很了解,见其他人来也就跟着来了。有时未必看到有关招聘会的详细信息;学生没有去认真研究招聘会具体给应届毕业生提供的专业有多少?职位有多少?很多学生想都没想就来参加了,从而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求职者、用人单位,双方都应理性在此次招聘会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目前求职者及用人单位期望值太高、用人高消费、就业缺乏理性认识的现象仍旧很严重。在现场有家医疗单位开出的用人条件大多是博士、教授、副教授之类,让求职者望而却步。这种人才高消费的感性做法实在有所欠妥。近年来“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务必要“虚心纳贤,务实就业”。一切不根据实际情况一味强调高学历并不能真正招到“千里马”。另外,新闻发布会发言人还告戒求职者就业要有长远眼光,“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观念不适应现代的发展需求。针对强调工作经验,专家为毕业生指点迷津“没有工作经验”成为此次招聘会上众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瓶颈”,安徽大学的张军把自己求职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没有工作经验,“大部分单位都是要求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我到明年才能毕业所以根本没戏”。那么,对于毕业生采取什么样的渠道求职更有效呢?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根据以往经验,毕业生除了有针对性的参加招聘会外,根据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信息求职成功率也很高,教育系统或学校内部组织的招聘会的效果也很好。为保证毕业生求职需要,在今年底和明年初安徽省教育系统及各大中专院校将安排有50多场针对大中专毕业生的招聘会。同时这位老师还建议毕业生,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渠道比较多的情况下,同学们一定要慎重参加各地的人才招聘会,并选用多种求职方法,不可盲目”赶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财力浪费。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