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7-08年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07-08年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08-10-20 22:38:16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0708年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学期结束,整个教学工作基本上完成了计划内容。由于第一年参加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有一定的中足,但由于自己的努力,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得到师傅的指导,勤听课,勤反思,因此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学水平有了提高。现主要从教学方面作以下总结。在教学上,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最到最好,缩小与有经验老师的差距。这一学期中,得到了同事的指导与帮助,对高一上册的历史教材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为以后的工作打好了基础。我所教的高一六班与四班,班风很好,是爱学习的班级。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情况对之前的教学计划作出一些调整。高一的学生对历史科思想上普遍不重视,认为是副科,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历史要做到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兴趣。为此,我大量的阅读教育教学书籍,比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以及《中史参》等历史杂志。并把这些教育思想与实践尽量为我所用。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我作了以下努力。这学期高一学生的历史学习任务是通过会考。鉴于此,在这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把平常的授课与会考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会考的方向和难度。因会考是比较容易,难度小,考虑到很多学生以后是学文科,还要培养他们的能力以适应高文科班的学习。所以对这些学生我便提高一难度,给一部分同学布置一些比较有深度的题。在会考的复习中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指导学生在复习时构建知识结构,把握内在联系。面对会考学生要记忆两本书的内容,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不懂得学习方法就会负担过重,越看越乱。很多学生向我反映知识点太乱了,背不了。我分析了下妯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学生在阅读历史教科书时,他们往往不重视章或节的标题对课内子目的统领作用,孤立地看待各子目间的相互联系,记忆知识支离破碎,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复习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基本结构,讲述课题与子目、子目与子目的关系。其次,给章节以准确的“定位”,即阐释清楚每一个章节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犹如电脑网络,随时可调用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第三,牵出串在章节之间的“纲”,即教材的主线。如新编《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一至二章,展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四部曲”: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阶段(18401864)——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成(18601895)——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确立阶段(18951901)——中国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阶段(19011912)。这样的揭示犹如登高鸟瞰,让高一新生克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历史的规律了然于胸。(二)、采用多种方法,增强学生记忆。记忆能力是历史能力中的基本能力。高中教材注重理论概念,较为抽象。因此,学生只有注重学习方法,方能事半功倍,达到会考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在复习时我采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理解记忆,避免死记硬背。重复是记忆之母。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记忆就是如此。(三)、讲清历史概念,揭示历史内涵。高中历史许多概念比较抽象,有简单概念与复杂概念之分。简单概念指单纯的主要靠识记的知识概念,如“割地”“赔款”等,复杂概念是指需一定的思维能力去理解并弄清其外延、揭示其本质的概念,如“半殖民地半封建”或“革命”、“改革”、“改良”等。在学习过程中,准确把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需要,也是深刻领会教材内容及沟通历史知识的需要。高一许多学生反映,把历史课文记得很熟,为什么做题目总是错误百出?其实,这其中的一个因素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全面。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须引导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才能较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提高历史答题能力。如“租界”和“租借地”:“租界”是19世纪至20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在华通商口岸开辟、经营的居留、贸易区域,是列强对半殖民地国家进行侵略的据点;而“租借地”是19世纪后期列强主要出于军事目的向弱小国家租借的大片战略要地。二者在主权所有、地理位置、时间限定、司法等方面有很多区别。(四)、正确分析事物,培养应用能力分析、评论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分析历史事件的范例,而学生一般缺乏科学的分析方法,如把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分割开来。对此,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一些分析历史现象的基本方法。如对鸦片战争的评价,要引导学生学会辨证地分析,避免绝对化。既要看到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也要看到鸦片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促进了“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萌发,爱国知识分子开始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高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要求我们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经常地、灵活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那么学生就会逐渐学会学习,增强学习兴趣,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初上讲台,经验不足,在课堂上往往不能控制全局,也在思考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一般每节课的讨论的问题是实际上是我在选择并阅读要讨论的材料后设计的,答案的预设性相对也比较强。是否可以在课堂上,逐步把如何设计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材料教材后设计问题,并写出希望全班讨论的问题,经小组汇总后由全班讨论,这样的问题就是生成性的,更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原有的知识经验,教学的效果或许更好。这样想过之后,我在上后面的新课时,会叫学生先预习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多反应了一节课的重难点,然后再根据他们提的问题,我再有的入夭的备课。但由于课时有限,学生的学业负担太重,并不能解答每一个学生的疑问。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了提问的兴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我下一步要认真思考的。另外,在一节课的互动中,学生参与的面不广,一个班往往都是那几个人很积极。被我叫到回答问题的同学往往很被动。怎样才叫一节大多同学都参与的课?并不简单的只是叫几个人回答问题。而是大多同学都认真的用脑在思考。哪些问题值得思考,哪些问题确实需要学生回答,我下一步的教学工作中应明确。课堂不能太过随意,要让学生关上书本脑中能回忆起这节课我到底学到了多少。也即是说课堂一定要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总之,在这一学期我作出了很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部分同学表示对历史感兴趣,并能认真的学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对工作、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