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09-2013年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2009-2013年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时间:2009-11-9 22:42:15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强“三农”工作和推进农村社会经济跃升发展的重大举惜,根据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武夷山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在市直涉农相关部门与乡党委、政府的指导帮助下,结合本村实际,经村两委会研究同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制定本规划。一、基本情况村辖区面积7.55平方公里,林地8239亩,耕地1061亩,辖1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48户,997人,其中劳动力623个,在外务工和经商177人,2007年村财收入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38元。有1所卫生室,占地30平方米,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1。有1所村级完全小学学校占地面积960平方米,在校学生4人,教师4人,有一个占地60平方米的农民文体活动中心。全村自来水入户率79;通乡公路全部硬化,各自然村内巷道硬化率13;电话(含移动电话)入户率98,电视入户率90。二、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一)主导产业发展现状村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吴屯乡东南部,距乡仅3公里、市区2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以烟叶、其他农业等产业为主。种烟户达22户,烟叶面积175亩,产值37万元,纯收入26万元,人均纯收入261元;其他农业总产值120万元,纯收入83.7万元,人均纯收入840元。其中稻田面积900亩,产值62万元,纯收入44万元,人均纯收入441元;2007年发展养鱼和养鸭业,养殖队伍达5个,鱼塘面积42亩,鸭子数量2000羽,产值27万元,纯收入13.5元。人均纯收入135元。农业基础日臻完善。现有灌溉水渠3条,水坝3座,机耕路3条。农业专合组织建设规范发展,成立烟叶合作社。(二)发展趋势分析主导产业中,烤烟发展潜力较大,再生稻田面积有望继续扩大,淡水养殖可以适度发展,考虑地处水库上游,家禽养殖应控制在1万羽范围内。(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业投入不足,综合生产能力不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产业规模偏小、链条不长、水平不高、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基础设施脆弱、社会事业滞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亟待进一步改善。三、目标要求(一)村财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4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率达25以上;到2013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7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率达20以上。(二)村民人均收入持续稳步增加。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以上,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到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900元以上,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三)农业“五新”稳步推行。2010年,积极推广农业“五新”,重点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力争引进新技术2项、5至6个新品种,每年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4户,建立农业示范基地100亩,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70以上;到2013年,每年引进新进新技术3项,4至5个新品种,每年培育农业示范户7户,建立农业示范基地200亩,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75以上。(四)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2010年,做到主导产业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带动力较强,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占全村经济总量的50以上;到2013年,主导产业实行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占全村经济总量的60以上。(五)农村经济合作社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2010年,烟叶合作社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管理规范,会员数占种烟户总数的70以上;到2013年,合作社制度服务到位,会员数占种烟户总数的80以上。(六)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10年,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0以上;到2013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3以上。(七)劳动力转移收入进一步突显。2010年,90以上的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3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到2013年,95以上的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4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总体上,2010年,产业发展各项指标均达到武夷山市新农村建设中级标准,到2013年,产业发展各项指标均达到武夷山市新农村建设高级标准。四,主要任务(一)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村地处乡东部,位于乡通往后源、麻坜、后乾、岭根、等村的主干道旁,交通优势明显。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有利机遇,结合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契机,打造烤烟、其他农业两大主导产业,努力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1、烟业。继续扩大烟业种植面积,亩产值2600元,专业化组织,机械化育苗、分级烘烤,到2010年力争达到260亩以上;2010年至2013年,民间、面积稳定在350,优化布局,重点发展古楼、岭头等自然村,争取烟基工程建设,为烟农创造良好是生产条件,为发展烤烟奠定坚定的基础。2、其他农业。(1)种植业。继续发展优质稻种植,面积稳定在900亩,在亩产400公斤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新成果,使粮食亩产量再创新高,使粮食亩产量再创新高。同时抓好烟后稻的种植管理,以不断改善土壤和促进增产增收。(2)养殖业。主要发展养鱼和养鸭业,在鱼塘面积42亩,鸭子数量2000羽的基础上,有计划合理地扩大鱼塘面积,重点在科学养殖上下工夫,探索建立养殖协会,重视开拓销售市场,不断壮大产业,促进增收,(3)稻花养鱼,根据我村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稻花养于鱼,做大做强我村特色渔业,2007年全村共有高山稻花鱼养殖面积60亩,年产鲜鱼1200斤,产值2.5万元,今后要有计划合理地扩大稻花鱼养殖面积,在科学养殖上下工夫,进一步完善养殖协会相关制度,重视开拓销售市场,不断壮大产业,促进增收,力争到2013年实现养殖面积150亩,年产值7.5万元。(二)依靠农业“五新”技术发展现代农业一是以市场信息为导向,通过信息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改良品种,运用新技术逐步推广新品种。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3期。三是通过合作社带动,进一步加强农户协作,建立、完善协会合作制度,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四是通过资金政策倾斜,搞好新技术推广,组建“新技术推广领导小组”。五是充分发挥“土专家”、乡土人才、“六大员”作用,建立自己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三)提高农民现代实用技术培训使用根据本村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拓展农业信息服务渠道,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充分利用“数字武夷”信息平台,为农民上网查阅农业科技相关信息提供便利,帮助种、养植(殖)户,、生产加工户发布相关信息,推介农副工、名特优产品以及宣传报道全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的新人好事,建立村、组信息发布网络,聘请“六大员”为信息发布员,通过宣传栏、《公开信》、信息发布机开通手机短信,根据农村、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发布农业科技信息;借助农民文体中心电教室这个平台,每月举行一课农事学习,请乡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人员讲解种、养植(殖)技术、方法和生产要领,播放农业科技录象专题片,逐步将农村信息服务中心建成农村致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助推器。(四)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实现旱涝保收,提高耕地农业生产能力,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要求,抓好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整治和坡瘠地改造,全村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率;搞好耕地灌溉体系配套建设,提高抗旱能力。五、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成立经济发展规划落实领导小组,村支书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村两委其他干部为成员,设立两大主导产业发展小组,按照岗位职责分工,形成合力,在村级换届调整中,做到换人不换岗,确保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的完成。(二)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农业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规范管理,将任务细化、分解到组、责任到人,实行业绩和奖惩挂钩的工作机制,把经济发展规划落到实处。(三)技术保障。依赖乡“三农服务中心”、“六大员”及下派科技特派员队伍的技术力量,大力实施农业“五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大力示范推广高优栽培、生态环保栽培、科学种养、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保鲜、商品化处理技术,提高农产品的总量、质量、效益和驾驭市场能力。(四)典型示范保障。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大力培养和树立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致副能手、先模人物及专业大户,通过表彰奖励和上能人、功臣榜,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村支部委员会村村民委员会二00八年十月十八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