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领导干部如何练就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领导干部如何练就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时间:2006-11-30 9:02:24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改革转轨期以来,由于观念的碰撞、利益的冲突,各类矛盾相对突出,容易酿成突发性群体事件。这类事件往往表现形式激烈,影响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认真分析、准确把握、正确处置新形势下的突发性群体事件,是领导干部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要预防和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领导干部应练就四种能力一、练就超前预见能力预见能力来自对基层的了解,对民情的体察,对各种隐患的排查和分析,一旦事件发生,心理上有准备,就可按照预案稳妥地开展处置工作。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群体事件要有预见能力,并采取得力措施预防突发性事件的发生。这种能力的取得,需要领导者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牢固的宗旨观念,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心中有三“情”:一是深入基层,了解社情。要深入乡村组、机关企事业单位,摸清情况,特别是在新的政策出台之前更要深入基层广泛听取意见,对可能带来的一些后果要有充分的预料,做到心中有数。二是接待群众,体恤民情。群众是我们工作和服务的对象,他们有了困难和问题,作为领导者要热情接待,认真听取他们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新政策推行过程中群众不理解的地方多做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消除群众的的抵触情绪。三是排查隐患,掌握实情。对可能引发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突出问题和隐患,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排查,摸清情况,掌握实情,事先研究措施,进行疏导,并力争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同时准备好处置预案。二、练就洞察事态能力事件发展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变化的,要洞察事态发展的每一步进程及参与事件者的心理变化,寻找对策,及时加以突破。一是通过把握事件发生的性质,了解参与者的心态。事件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其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参与者因其在事件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心态在事件的起始、发展和结尾阶段也是各不相同的。要洞察参与者心态的不同变化,适时调整处置方法,攻心为上。二是通过了解事件起因,掌握事件的目的。事件的起因是多方面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掌握了参与者的目的,运用多种手段劝解疏导就相对容易了。三是通过掌握事件发展趋势,预测可能产生的后果。事件每发展一步,都兆示着可能有某种结果产生,要根据事件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掌握事件处置的主动权。三、练就控制局势能力在处置事件过程中,应做到四个“到位”:一是不回避矛盾,领导要到位。事件发生后,领导干部应该亲临现场,面对群众,掌握情况,找准原因,对症决策,尤其是发生重大突发性群体事件,县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与群众面对面地交流沟通,面对面地做解释、说服和宣传教育工作,消除对抗心理,稳定情绪。二是接待群众代表,思想工作要到位。对待群众代表,不能因为他们参与了事件就把他们放在对立面上,要缓解他们的情绪,了解他们的意愿,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要耐心细致,绝不能以居高的口吻、冷傲的态度对待他们,否则,只能激化他们的情绪。三是听取群众要求,法律政策解释要到位。对群众提出的要求要认真听取,对合理的部分要给予明确答复,对于不合理的部分要做好法律、政策的宣传解释。四是及时疏散群众,工作方法要到位。一旦出现突发性群体事件,就应本着“宜散不宜聚,宜顺不宜激,宜解不宜结”的原则,疏散群众,防止居心不良者借机煽动群众酿出更大的事端。必要的时候,如可能酿成伤亡事件或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可能遭受重大损失时,也可视情进行强制疏散。四、练就适时决策能力领导干部要根据事件的发展变化,审时度势,把握机会,果断决策,不能延误处置事件的最佳时机。在决策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团结教育大多数,孤立处理极少数”的原则。突发性群体事件总体上多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范畴,在任何情况下,大多数群众始终是我们团结和教育的对象,要做好教育疏导工作。而组织策划、现场指挥、煽动闹事的,毕竟是极少数人,要通过做工作,使之孤立起来,并依法给予处理。二是坚持“刚柔相济”的原则。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不能机械地套搬条文,要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本着“社会效益第一,稳定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坚持原则的大前提下,灵活机动地运用政策。这样有利于教育群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三是坚持“慎用警力,依法办事”的原则。人民警察担负着行使国家意志的神圣职责。在对待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范畴的事件时,如果随意动用警力,就会把警察推向群众的对立面,因而也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直接影响到事件的处理,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容易激化矛盾,恶化事态。因此,在动用警力时,务必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四是坚持“吸取教训,规范今后”的原则。要从突发性群体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善我们的工作。一是强化防范工作,抓好各类隐患和突出问题的排查,建立定期排查制度;二是夯实基层基础,抓好农村党组织和政权(含村委会)建设及企业党组织建设,发挥其基础性作用。三是强化信息工作,规范信访工作,建立领导接待日制度,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