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对某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情况的调研

对某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情况的调研

时间:2009-11-9 22:13:22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公共医疗卫生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与人民群众健康息息相关。公共医疗卫生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体现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具有低投入、高效益的特点。日前,该市组织调研组,对全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以期掌握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促进全市医疗卫生事业能够更好更快发展,适应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现状该市现有市级综合医疗机构4家、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乡镇卫生院22家、村卫生(所)室1600余家、私人诊所23家以及民营、企事业医疗机构27家。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906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人,其中:执业医师782人,执业助理医师277人,注册护士643人,药师(士)198人,技师(士)225人。拥有床位2044张,每千人拥有床位1.7张。当前该市疾病控制工作管理模式为:县、乡、村三级疾病控制网络协调开展工作。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市卫生防疫站)为农村三级疾病控制网络的龙头,乡级疾病控制机构(乡镇卫生院防保所,人、财、物由卫生院统一管理支配)为疾控网络的枢纽,乡村防疫医生为疾病控制体系的网底。2003年实现了全市疫情网络直报,各乡镇防保所配备了疫情专用电脑,传染病管理和报告质量明显提高。2004年筹资30余万元,完善站内实验室的软硬件设施,购置了必要的仪器设备,完成了检验标准的更新、检验设备的鉴定等工作,顺利通过了省技术监督部门对所申报的144个检验项目、37个参数的省级计量认证。该市自2002年开始,分别实施了“结核病日本援助项目”、“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世界银行贷款/英国增款结核病控制项目”三个结核病防治项目,运用于结核病防治工作,使该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快速发展,6年来都圆满完成了各项目要求的涂阳肺结核患者管理任务。艾滋病防治工作自2004年开展全市既往有偿供血者普查以来,基本摸清了hiv感染者底子,健全了个人档案和数据库,现各项工作都已步入正规,卫生防疫站艾滋病初筛中心实验室在2006年底通过省级验收认定,全市建立了以卫生防疫站艾滋病初筛中心实验室为中心的完善的检测系统。在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方面,完善了以市卫生防疫站和市直定点医疗保健机构为中心,以乡镇卫生院为纽带,以村卫生所为基础的三级艾滋病防治网络。卫生监督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改善社会公共卫生状况,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而且关系着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投资环境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市卫生监督所现负责对全市近5000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1000余家医疗机构进行卫生执法监督,查处违法案件。各乡镇卫生院负责对辖区内的日常卫生监督及信息上报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卫生监督员258名,其中卫生监督所135名,各乡镇123名。卫生防疫站承担着全市547家有毒有害企业、30家医院、1084家个体医疗机构、11所高中、80所初中、572所小学、300所托幼机构以及市区256家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任务。二、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健康教育宣传还不够深入。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纯投入性的公益性社会系统工程,不是靠一个部门就能够做好的工作。要把这项工作做好,无论是卫生防疫部门还是新闻、宣传、教育等部门,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印制宣传单、制作宣传版面、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制作广播、电视栏目等等。如:不少群众对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工作认识不足,有恐惧心理,对艾滋病和结核病感染者和病人有歧视现象,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遭到邻里排斥、社会歧视,拒绝随访或外出失访,给疾控部门的流调和随访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二)卫生监督服务任务艰巨,举步维艰。卫生监督执法目前依据的《食品卫生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职业病防治法》等25个行政法规,400余部卫生部门规章,多数涉及工商、质检、药监等部门,客观上造成多源头管理、重叠执法的现象,由于卫生监督机构本质上不是执法主体,且仅为股级规格,在协调处理与工商、质检、药监等部门的关系上,往往显得地位不对称,难度非常大。卫生监督所为财政差额补助事业单位,卫生监督人员工资仅发60(600元左右),业务经费难以保障,硬件设施欠缺,办公条件简陋,执法车辆严重匮乏,日常监督全靠自行车,集中整治活动只能靠租用车辆,监测仪器等都严重落后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执法工作的开展。(三)疾病预防控制投入不足。目前卫生院的经费勉强维持离退休人员,所以实质上乡镇防保所无经费可言;全市657个村庄的防疫医生无任何补助,其经济效益从行医和接种疫苗的劳务费中获得。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逐步实施,预防接种由原来的收费转为免疫服务型,乡镇卫生院对预防接种门诊的投入逐步减少,放松了对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乡防保所人员工资待遇低,村医劳务报酬得不到合理解决,工作积极性不高。(四)妇幼保健服务网络不健全。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系统的完整有效是妇幼保健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一级网络:乡村级妇幼保健员;二级网络:乡(镇)卫生院;三级网络:县(市)级妇幼保健院。目前的情况是:一级网络基本不存在(没有报酬);二级网络乡(镇)卫生院因为妇幼保健是公共卫生工作,没有经济利益,加上卫生院业务收入低养不起保健技术人员,所以妇幼保健工作没有人愿意做,三级网络市妇幼保健院名义上是全供单位,实际上是自收自给,由于基本建设投入大,发展空间有限,全力做好妇幼工作难度大。该市的婚检从强制到自愿,经历了一个衰变的过程,从2004年至今婚检率只有1。再加上孕期保健做的不好,从2004年到2007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在逐年攀升,分别是39.75/万、68.95/万、73.65/万、69.6/万。出生缺陷的发生不仅给家庭带来痛苦,而且给社会增加负担。三、加强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的对策及建议(一)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改善群众就医条件。要解决农民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政府投入是重要保证。近年来,该市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但对庞大的医疗卫生事业而言仍然是杯水车薪。财政拨款的大部分用于支付退休人员工资,少部分用于医院基础设施和设备,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的状况依然存在。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不景气,职工工资待遇偏低,人才流失严重。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卫生院的发展步履艰难,不能很好地为当地农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医疗服务,满足不了农民群众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为此,应合理增加投入,加强财政扶持政策,集中建设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加大缩小城乡卫生资源反差的力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增强供给能力。(二)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目前村级医疗服务的一个大问题是医生的文化素质低,技术水平低,建议政府大力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学历教育,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乡村急救适宜技术人才培训,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对村级医生实行免费培训,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质量。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引进、实施自己单位的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和措施,留住卫生人才,对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高学历人员,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如在职称晋升时给予优先考虑,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基层工作。对乡防保人员的专业素质给予明确规定,人员不能随意调动等,保证三级网络枢纽的良好协调性;也可把防保人员由原来的以各乡镇卫生院管理,变为垂直管理,这样既能保证防保队伍的稳定,又能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责任感。另外,保障基层防保人员的劳动待遇,提高乡级防保人员的工资待遇,合理解决村医的劳务报酬,让他们安心工作,无后顾之优。(三)强化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健康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作,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的系统工程,是预防疾病和增进居民健康的治本性措施。结合每年“3.25”世界结核病防治宣传日、“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活动,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广播、专栏、设立咨询宣传点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普及疾病防治知识。组织医务人员走进社区,开展大型的健康教育咨询义诊和图片展览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紧紧围绕季节性常见病、多发病,预防疾病知识等举办不同人群的健康知识讲座,集中组织健康知识培训、测试,利用健康教育宣传专栏普及健康知识,发放卫生健康防病知识宣传材料以及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群众合理健康消费,努力改变他们的不卫生习惯、不卫生行为和不卫生生活方式,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四)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维护人民健康权益。一是强化卫生行政执法职能,改革和完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积极探索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行政综合执法的有效途径,按照依法行政、政事分开、权责统一的原则,理顺职责。二是强力推进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提高食品卫生管理水平。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医疗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加大《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和执法力度,重点做好医疗机构和疾病控制机构的疫情报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污水消毒处理等监督工作。三是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卫生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规范卫生执法人员的行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