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给排水施工实习总结

给排水施工实习总结

时间:2013-8-1 1:31:32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给排水施工图审图要点总结: 总说明(1)设计说明应包括设计依据、设计范围,给排水、消防各个系统扼要的叙述,管材及接口、阀门及阀件、管道敷设、管道试压、防腐汕漆、管道及设备保温等内容。(2)主要设备、材料表中的水泵、水处理设备、水加热设备、冷却塔、消防设施、卫生器具等的造型是否安全合理。(3)管道、设备的防隔振、消声、防水锤、防膨胀、防伸缩沉降、防污染、防露、防冻、放气泄水、固定、保温、检查、维护等是否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4)是否按消防规范的要求设置了相应的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气体灭火、水喷雾灭火、灭火器等系统和设施,消防水量计算是否合理。(5)是否选用了淘汰产品,例如禁止冷镀钢管、公共场所禁止使用接触式阀门等。给排水平面图(1)生活水池、水箱是否为独立的结构型式。(2)给水管道与水加热设备及可能引起回流的卫生设备的连接是否有防止回流污染的措施。(3)生活给水泵房的位置是否避开了有防振或有安静要求的房间。水泵机组,吸、压水管支架及机房墙体顶板是否采取了隔振或消声措施。(4)盥洗室不能布置在餐厅、食品加工、仪器储存及变配电等有严格卫生要求用房的上层。(5)地下污水泵井是否设置密封井盖和通气管。(6)选用的水加热设备及其布置、敷设是否考虑了检修要求。(7)管道的布置、敷设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消防、人防部分平面图(1)建筑物内不同用房或公共场所灭火设施的选择是否恰当,有无遗漏的地方。(2)消防水池、高位水箱及消防水泵房是否满足规范要求。(3)消火栓及自动喷洒头、水泵接合器的布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4)需要水幕分区或配合防火卷帘分区处是否按规范要求设置了相应的水幕设施。(5)消防电梯是否设置了排水设施。(6)寒冷地区。无采暖地下车库有结冻可能的水消防管道是否有合理可行的防冻措施。(7)灭火器的造型与布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8)当有人或防空地下室时。给排水设计应符合人防设计有关规范及当地人防主管部门的要求。 系统图 1给水系统(1)高层、低层建筑的给水分区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最不利用水处的水压能否得到保证。(2)给水管道的连接是否存在回流污染问题。(3)水池、水箱至生活饮用水点的供水管上是否按规定采取了安全可靠的一次防污染措施。(4)按规定需设中水的项日,是否设置了中水处理与供水系统,中水水量是否平衡。中水管道与给水管道的间距是否符合规范要求。2热水系统(1)热水供水分区是否与给水分区一致,热水供水压力能否与冷水压力平衡,(单独使用冷水或热水者除外)。(2)其中热水供应系统是否设置了有效的循环系统,高层建筑的热水系统采用减压阀分区时能否保证各区循环系统的正常工作。(3)公共浴室是否设有水温稳定和节水措施。(4)系统上是否设有防膨胀泄压用的安全阀,膨胀管(或膨胀罐),伸缩节,固定支架等附件。是否设有防止和减缓管道和设备结垢、锈蚀的装置。3排水系统(1)排水系统是否采用了雨、污分流;雨水斗及其布置是否符合要求。(2)污水立管底部的排水横管的连接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首层是否设计了单排的系统(3)水管是否按规范要求设置通气管及检查口、清扫口。4消防系统(1)消防水池和屋顶消防水箱的储水容积是否符合规定。当消防、生活合用水池、水箱时。有无保证消防水量不被动用的措施。(2)消防满足规范要求。系统上是否有减压、泄压等安全使用和保证灭火效果的措施。有无消防水泵的自检措施。(3)消防水泵及增压设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4)室内消火栓管网是否按规范要求连成环状。环状管网的引入管是否不少少两根。管网上阀门的布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5)屋顶是否设试验用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各层末端是否设有终端放水试验装置。(6)消火栓与自动喷水灭水系统管径是否合理。(7)寒冷地区、地下不采暖车库是否采用干式或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8)消防水泵接合器离外墙距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给排水施工实习总结写给来这里的师弟师妹们:首先我想说-我也曾跟你们一样,希望能有个师兄或者师姐给我如此近距离的讲解这些知识。但是当时没有机会,网络没这么发达,也没有blog这种东西。我很遗憾。所以,我不想将遗憾继续下去,不想让同样有求知欲的你们也留下相同的遗憾。这篇东西从制作到整理可以说挺费工夫的,但如果真的能给想学习的人一些帮助,我认为:值了!07年5月份的时候,一个我曾经带过的学生跟我说:现在好多林大学生在完成园林工程给排水实习报告时都来过这里,有些人干脆扒下来照抄,建议我采取措施。说实话,我挺寒心的,首先觉得对不起梁先生,其次觉得对不起自己动手写报告的师弟师妹们。你们知道吗?自己用心的学习,有多么重要?我这个过来人有太多的时候想“回炉再造”啊,在学校中,尚有机会学习,尤其是跟着老师实习,在我看来,是一种天大的幸福!真的!当天,我将这两篇所有图片重新整理了一下,缩小了分辨率,并且全部加上了水印,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抄袭-这是为大家着想。不过,终究,我没舍得这样做!这样又对真正想学习的学子们不公平。在这里我想对你们说:这里的所有东西,你们都可以学习、参考,但是一定不要不加思考的照搬。没有了独立思考过程,我们的学习还有什么意义?实习以及之后的报告,是最能提高自身能力的东西,请善待自己,善待人生!聪明人,都该明白。出于对大家尊重,我当时没有对图片进行修改,将来也不会。如有需要可以应用-不过建议最好加上出处,因为你们的“助教”其实都知道;同时出于对本博劳动成果的尊重,请来做客的朋友们尽量留下足迹-不求大家的感谢之辞,只希望看到大家求知的身影,便可无愧于当年梁先生的谆谆教诲,自觉心安宽慰x谢谢懂事的各位,顺祝你们在学习的道路上鹏程万里。陈可师兄之肺腑之言于2008年2月26日正文:前些日子跟梁先生进行颐和园的园林给排水实习,一周后带着学生们再次前去。对于颐和园的给排水,这是我第三次去了,算上本科时的那次。每次去的感觉都不一样——从听助教讲,到听梁先生讲,到作为助教给学生们讲——算是完成了一次飞跃,或者说一次轮回了吧。这次去系统的对颐和园的园林给排水进行了拍照,同时对建筑、山石、园路植物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一些了解——这就是和导师实习的好处!很早就想传上来与博友分享,苦于时间紧而任务重,一直没动。这次下了决心:昨天费了小半天劲选择压缩了图片,今天就把这项工作完成吧,算是我的一次给排水实习汇报(不是报告哦,没那么专业,也就是就着图片写写感受罢了,省得以后忘了:)留个念想吧)先传上来一张实习用的颐和园万寿山给排水管网布置示意图吧,我们的实习路线基本也是沿着给排水线路走了,甚至不惜“翻山越岭”。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我们的实习从图右下方颐和园苇场门附近开始。1.这是颐和园苇场门北侧的二龙闸,里面有闸口,控制着昆明湖的水位,后面高墙其实是一个坝,墙高与里面的道路高度相仿,其外面采用石墙形式。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2.二龙闸外围墙正面,其前方的水池应该是用作蓄水和少量泻水用的。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3.这就是二龙闸围墙的内部,小房子里就是二龙闸。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4.这里原来有一座桥,后来城市建设时将其拆掉了,现在仍可见其基础。由此可知:此处原来是水路!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5.月牙河担负着颐和园内外水系的贯通,这是月牙河裸露在地表的一部分,位于消防队门的前方。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6.现在进入颐和园了。在前端院落部分随处可见这样的井盖。以前以为是一种水井,这次才知道:原来是给树木根系透气用的透气井。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7.颐和园的前山院落逐层排水是其特色之一,我们看到的这个墙外侧的口在其内侧一定有与之相对应的排水井,看下一张便知。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8.这口井与上一张的排水口相对应,完成了两层院落间的逐层排水。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9.这次实习的一点难得之处便是昆明湖还没有放水,让我们看到了她最真实的一面。干涸的昆明湖底,显露出一丝苍凉河破败。子曾经曰过:景不在大,有水则灵。看来,很有道理啊!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10.昆明湖东岸种着许多柏,据说当年都是规则式的种植,经过了数百年的洗礼,却已变成完全的自然式的了:无论倾向、长势还是形状。这,便是自然的力量!我们根本无须多虑它们的种植方式——大自然会做出最完美的选择!“这出框景是这些树形成的众多景框中最好的一个”(梁先生语),因为这里距佛香阁的距离大约等于两倍山高,人的视线看出去最舒服,而且能够把玉泉山的景框进来(这里没照上)。嗯,有一定道理。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11.每次来颐和园都能看到众多老先生在地上“恋字”,这也成了颐和园的一大景观特色了吧!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12.正在修缮的佛香阁。没了她,颐和园好似丢了魂!听说要十一才能对游人开放!真为那些来颐和园游览——尤其是那些一辈子可能才能来一回的游人们扼腕惋惜。前一阵子北海维修,就憋的很难受,据说动用了6000块金砖铺底的白塔五一开放——北京最美的两个标志性公园构筑物真是轮流坐庄哈!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13.这张要说明的是其驳岸部分——水干时才能见到的景象哦。图中湖岸底部的碎石看似无用,其实作用颇多的,主要便是防止水生生物和大量泥沙进入排水口造成排水通道的阻塞。可以说这是一种极为生态的作法!同理,条石中间的缝隙也不该用水泥堵上,因为它们也可以作为排水口使用!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14.条窗下面的出水口,与前面院落组织排水相似,桃型窗户下的排水口在院子里也有其相应的排水井。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15.夕佳楼东侧院子里的假山石,很漂亮,进深和体量拿捏的都比较到位,可惜后人在其之上加了那么多爬山虎,颇有狗尾续貂之嫌。这种例子在北京的园林中不胜枚举啊!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16.玉兰堂一组院落的排水井样式。上面的排水口能够把前面天井中的雨水排到下面的井里。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17.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观察到乐寿堂和玉兰堂院落向昆明湖中排水的排部分水口。(东宫门一层的建筑向外面月牙河排)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18.扶手与栏杆的加固!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19.这个东西是干啥的?排水井盖?透气用的?nonono,此物乃是是栓船的哩!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20.青芝岫,也就是败家石,我一直纳闷:这么块石头,至于吗?还搬运到哪拆迁到哪的?听梁先生一说才知道:原来地面上方的也就是这块石头的三分之一吧,一大块在下面的!哦!原来如此,那还差不多!汉白玉雕刻的白浪托起这座“寿山”从院子的南方升起,取意“寿比南山”,与乐寿堂相得益彰!它的布置方式太绝了,使站在院子里的人既能看见天空和屋顶,又有效的遮挡了前门庭,障景而不挡景!委实经典啊!中国四大名石之中唯一北方的石头果然名不虚传!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21.慈溪老佛爷的真实面容!一般啊,我觉得!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22.墙内的扬仁风是如今颐和园内为数不多通常不对外开放的地方,充满了一丝神秘感!记得本科时唐学山先生讲园林艺术课,特乐意举扬仁风的例子,总所这里的水池自然与规则相结合的驳岸处理方式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的经典,我对此印象颇深!不过从那时注意它以后,这个拥有扇型亭和奇妙水池的小庭院就没再对外开放过——只有举办盆景展览时才作为盆景园向游人偶露芳容!不过这难不住我:好像是大三时吧,我们几个同学来游园,强大的好奇心驱使我和张乐从其侧面墙是翻了进去,一顿狂拍照——以泻心头之“恨”啊!那时的照片已经找不到了,不过这段回忆却令我永生难忘——一种偷拍的感觉,呵呵,当时我们甚至想好了被抓住后申辩的理由——唉,真是小屁孩啊!可爱!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23.万寿山与昆明湖之间的葫芦河是古人工程与造景相结合的典型实例。从工程上说,葫芦河在昆明湖前形成了一道屏障,首先汇集了从万寿山上留下来的带有大量泥沙雨水,便于沉淀泥沙和清淤工作的进行;经过初步沉淀了的雨水再由葫芦河流进昆明湖,大大减少了昆明湖出水口阻塞的危险,也减少了昆明湖中的泥沙淤积量。在保证工程方面功能性的同时,这条位于山前的配上造型俊朗的拱桥的河流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条“水廊”,与其南侧大名鼎鼎的“旱廊”——长廊交相辉映,相得益彰!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24.葫芦河虽然相对昆明湖来说便于清淤,但仍然要每次放水清泥,比较不便,浪费很多的人力物力!现代人想了很多工程措施来进一步减少葫芦河的积淤量——这便是一例,两排“篦子阵”位于葫芦河北侧上山的路上——更确切的说是排水沟上!一共有两个——下面的规模更大些。这个工程措施非常之有效,据说每下一次大雨,篦子里都会积满淤泥,大大减轻了下游的泥沙淤积量!通过这一层层的“减负”,使昆明湖的碧水清波成为了可能!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25.这便是由扬仁风后墙和万寿山挡土墙形成的那条“道路”排水沟!走在其中,强烈的围和感让我不时会想到洪水来临时的疯狂浪头——呵呵,灾难片看多了有点!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26.山上较有野趣的园林景色。园路采用台地式布置;林木栽植的较为稠密,而且种植点都有说道;山上随处可见的表面造景用的各种异石x所有这一切其实只有一个目的:给山上流下来的雨水消能,降低它们的流速,控制它们的流向,保证它们能够顺利的流入排水沟,同时大大减少了山脚水土流失的可能性!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27.园路排水与挡水石。园路稍高,雨水会流入两边的小排水沟;在转向和高差出现变化时使用了挡水石,它的作用除了能给水消能以外还能控制雨水的流向,故又叫指路石。在实际利用山道边沟排水时,在坡度变化较大处,由于水的流速大,表土土层往往被严重冲刷甚至毁坏路基,为了减少冲刷,在台阶两侧或陡坡处置石挡水,变为挡水石。挡水石可以本身的形体美或与植物配合形成很好的点景物!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28.专心照相的老余师兄!余大师每次照相都是这样全神贯注的,颇有梁先生风范!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29.路边的慧剑!直冲云霄,令人震撼!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30.路边山上的散点石,也是为了消能和挡水用的,不过单就其形状和体量来说,称其为孤赏石应该也不为过!在颐和园前山,这种散点石多如牛毛,不胜枚举!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31.本图下侧部分的称为护土筋,其作用与挡水石相仿,一般沿山路两侧坡度较大或边沟沟底纵坡较陡的地段敷设,用砖或其它块材成行埋置土中,使之露出地面3-5cm,每隔一定距离(10-20m)设置三至四道(与道路中线成一定角度,如鱼骨状排列于道路两侧)。护土筋设置的疏密主要取决于坡度的陡缓,坡陡多设,反之则少设。它们在山路上可以防止径流冲刷,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水土。除了采用上述措施外,还可在排水沟底用较粗糙的材料(如卵石、砾石等)衬砌。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32.这里在建筑后面的挡土墙做成了假山样式,与其前面建筑旁的假山相呼应!震撼!后面还有好多这种做法,比如写秋轩后面等等。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33.这组建筑能看出中西合并的味道吧!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34.园林中利用地面或明渠排水,在排入园内水体时,为了保护岸坡结合造景,出水口应作适当处理,常见的便是“水簸箕”,图中便是一例,用山石布置成峡谷,溪涧,落差大的地段还可以处理成跌水或小瀑布。这不仅解决了排水问题,而且丰富了园林地貌景观。这个“水簸箕”同时还是一条下山的蹬道,可谓多种功能融于一身,无水时为旱道,有水时变水道!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35.枯水季节的颐和园昆明湖对于游人来说有些萧条,不过对于我们这些专看排水口的实习人员来说可谓天赐良机啊!图中这些出水口只有在这时才露出庐山真面目!只是普通游人是不会在意这些“门道”的!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36.看到图中的铁管子了吗?别的口是排水用的,这个管道可是抽水用的,其上连着九间房泵房,负责向万寿山上“打水”,满足养护、造景何消防作用!前山林木的灌溉基本靠它啦!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37.来张近景瞧瞧!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38.这是位于写秋轩建筑周围的排水沟。注意这里置石的作用:不仅起到挡水指路石的作用——控制了弯角处水流的方向;同时还同中国传统园林中假山石的镶隅、抱角等巧妙结合——又是一处典型的工程结合景观!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39.这块地下面有两个蓄水池,储存由九间房抽上来的水向下灌溉!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40.抄小路飞速爬山后的我们!三班老师的镜头中出现的是我——一班老师和二班、四班老师。虽然带学生实习时我们好像健步如飞,但我心里明白:因为带实习时是我们走在前面!这是一种心理作用!但话说回来,梁先生是真正的健步如飞,一个临近古稀的老人能有如此的体力和精力,让我们每一位学生深深折服!这点,可不是轻易能学过来的呦!0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自此,前山的实习内容已近尾声,但精彩的只不过才刚刚拉开序幕!发这么多图片,好辛苦啊!现在是2006年3月29日凌晨,虽然这篇博客从24号开始写,但不断更新至一半已用了我将近一周时间——也赶上这阵子忙!有兴趣的博友不要着急,后续感受即将新鲜出炉!明早还要去看现场,今天就这样吧x没睡的朋友们晚安!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