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工作总结---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工作情况总结

工作总结---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工作情况总结

时间:2006-11-29 22:49:11  [下载该文章]  [会员注册]
一、两年来的教学工作基本情况自2001年学校召开第二届教学工作会议发来,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日常的中心工作来抓,加强教育教学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㈠ 坚持发展不动摇,不断拓展办学规模两年来,学校抢抓机遇,努力加快学校事业的发展。一是不断拓展办学规模。01年继续与华东船院联合招收了第三届本科学生,03年有望面向湖南、江西和青海省招生100多人,已连续两年与加拿大荷兰学院联合办学,举办了“商业信息技术”和“旅游与饭店管理”两个专业,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规模,也使我校高职教育与国际教育进一步接轨;二是以迎接市级电大合格评估为契机,与各县(市)及行业电大加强协作,规范教学及其管理,促进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在籍直属学员已达2000名,并于02年6月胜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中期检查评估;三是继续做好中学教师自考辅导培训等各项工作。经过努力,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校在籍学生总数已达47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16人,全日制大专生4363人,全日制中专生100多人。两年来,学校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硬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除了新建成了一批电脑机房、财会模拟实训室、中加班专用机房外,学校还安排专款加强了校园网建设,提升了速度、改善了性能,建成了网络教学平台,并投入30多万元建设成数字化图书馆,并联通了分部、北校区的局域网,为校园信息化奠定了基础。这些工程的实施增强了办学实力,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育人环境,为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造了条件。㈡瞄准人才市场实际需求,切实加强专业建设两年来,根据学校的统一布置和要求,绝大多数系部都注意走出校门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聘请专家学者论证,最终形成了“瞄准市场、走向市场、服务市场”的原则。通过“增、停、并、转”,增设新专业、淘汰旧专业、合并调整老专业、增设双专科专业等,使学校专业数不断增加,使所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合本市及周边地区的实际需求。2001年增设的新专业有“广告策划”、“室内装饰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物业管理”、“法学”等6个;2002年增设新专业有“商务英语”、“财会/文秘(双专科)”“会计学(国际方向)”、“涉外文秘”、“产品造型设计”、“展示设计”、“旅游管理/英语(双专科)”、“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双专科)”、“安全技术管理与监察/法律(双专科)”、“法律/外贸英语(双专科)”等10个。新专业的设立,不仅扩大了办学规模,而且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方向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较大地增强了办学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结合参加省和国家级高职教改试点专业建设,启动了校级教改试点专业建设工程,评定了个校级教改试点专业,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㈢狠抓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及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两年来,多数系部都很重视配合专业建设加强课程建设,以重点课程建设为抓手,带动常规教学工作的开展。两年中,学校共进行了12门次的重点课程建设并通过验收,其中有4门课程获校级一等奖,8门课程获校级二等奖,同时我们又启动了第8批重点课程建设,共9门课程,在重点课程建设方面初步形成了高专特色。学校在教材建设方面也采取了有效措施,收到了显著效果,2002年度我校开展了自编教材、专著展评工作,共有27门课程的教材、专著报名参加展评,评出校内特等奖一部、一等奖二部、二等奖八部、三等奖四部。两年中,教务处牵头制定、修改了各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对部分课程实行教考分离,坚持校、系领导听课制度,实行了校内督导制及学生评课制度,制定了《镇江高专课堂教学质量检查手册》(试行稿),制定了《镇江高专学分制实施办法》(试行)、《学分制公共选修课申报管理办法》等,并研制开发了网络选修课选课软件系统,积极推进学分制。两年中,我们还着力抓好全省统考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出台了奖惩办法,召开了两次任课教师座谈会,对教学过程加强监督,对学生加强考指导和训练,使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㈣加强实验室、实践基地和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建设,克服困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了适应高职教育对实验室、实训基地、社会实践的场所要求较高的特点,2001年学校投入教学设备费224万元,2002年又投入教学设备费250万元,重点购置了一批教学急需的仪器设备,加强了校园网建设,新建或更新了一批计算机房,为实习工厂增添了五台车床。与此同时,学校大力推广应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举办了多期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班、工作人员电脑应用培训班,提高了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普及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制作数量明显增多,制作水平不断提高。启用了网络教学平台,目前已有130多名教师登记注册,70多人考试合格已正式使用。实验室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建设,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开展教研和科研提供了有利条。㈤坚持每月一次的教学工作例会,由常规入手,把常规抓成规范两年中,我们坚持每月一次的教学工作例会制,传达学习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落实学校阶段性工作任务,总结分析前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布置下一阶段工作任务,明确每个月的工作重点,推广先进经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㈥突出高职特色,强化技能训练,积极推行“一本多证”制学校定位于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坚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两年来,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培训,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学习途径获得各种技能等级证书。主要途径有:一是参加国家、省级考试,如外语、计算机等级考试;二是自建考核组织,目前我校建立了普通话培训测试站,已经培训测试了七批,学生达标人数为924人,达标率为96.6%,获得了相应的等级证书;三是引入社会考工机制,如与劳动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挂钩,培训、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四是建立远程开放教育与考核机制,如与教育部管理信息中心联办itampat培训基地等;五是开展每年一届的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向优胜者颁发证书;六是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上其他形式的培训。两年来,学校继续积极鼓励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英语4、6级考试,规定大专生必须达到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2级或校2级才能毕业。另外,在各专业中开展专业技能考核。如在财经类学生中开展营销员等级考试等;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开展导游资格证书考试、餐饮服务等级考试、中餐服务等级和西式铺床服务等级考试;在机械类专业中,开展了车工、钳工、cad等级考试;在电气类专业中,开展了电工、电子电器、无线电和维修电工的等级考试;在师范类专业中,开展了普通话等级证书的考试等。这些技能考核,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二、关于教学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存在着的不足之处、问题和困难,要认真地加以分析和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我们的工作才能取得新的进展。就总体而言,在下列几个方面我们还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教学管理还属于粗放型的,科学性不强;对于人才培养规格与标准的研究不够深入;尚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特色专业、品牌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推进力度不大,效果不理想;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等。三、在本次教学工作会议期间需要重点研究讨论的问题结合教学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作一些分析,谈点思考与想法,以供本次会议讨论参考。㈠ 进一步全面加强管理,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彻底改变粗放操作、管理不严的状况。作点分析就会发现,我们在教学计划管理、课时管理、实践性环节管理、教材管理、考试管理、实验室管理、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等许多方面,都很明显地存在着不细致、不严密、不科学等等问题和不足,要有具体措施加以改进:1、努力建设学习型部门和系部。作为教学管理人员,不仅要学习钻研业务,还应该要多花点时间努力学习教学和教学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努力学习和借鉴新的教学和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模式,努力学习和借鉴先进单位的成功经验,努力用新观念武装思想、指导实践。2、全面梳理现行教学和教学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根据新的形势和教学改革的要求,进行必要的修订;3、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及时研究制定新的规章制度,以规范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4、强调有章必依,按章办事,才能有效地克服随意性;比如,教务处核定了各系的教学计划、确定了总学分和总课时之后,就必须严格执行。从现在起,各系部和教务处必须从严掌握,严格执行,包括实践性环节,不允许随便开口子或者搞事后追加。5、要研究制定有高专特色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管理的网络,对教学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㈡ 花大力气认真研究制定人才培养规格与标准。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系到你的办学定位,定位不准,目标不清,工作就没有方向,就没有重点。无庸讳言,我们的大多数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与标准是不够清晰、不够准确、不够具体的!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1、要真正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因为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等也就无从科学地确定,教学设施和条件也就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建,实践性环节就不知道到底该怎么抓。2、教务处要尽快拿出具体工作计划,组织必要的学习考察和研讨,提供总体要求和编制模板,督促各系及早动手,及时收集汇总;3、系主任要亲自抓,要精心挑选优秀教师参与其事,认真研究、编写、讨论和审定,绝不能敷衍搪塞。4、要紧密联系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不能关起门来研究制订人才培养规格与标准,要真正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得到行业的参与、认可和支持。㈢ 积极创造条件,实干、苦干加巧干,努力建设有竞争力的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建设的问题,我们已经谈了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我们现在还不能说我们已经有了可能跟别人进行竞争的拳头产品了,特色专业、品牌专业不是自封的。怎么样才能打造出我们的拳头产品呢?这也应该是我们这一次会议期间需要认真进行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1、要选准方向:要综合考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既要考虑人才市场的近期需求,也要考虑中长期需求趋势;这就需要我们把决策建立在广泛深入的调研、周密细致的论证之上;2、要锁定目标:打造精品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决定了就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日积月累,功到自然成;3、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例如,要特别重视有针对性地加强课程建设,各系都要围绕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品牌专业建设,对课程进行研究和筛选,要一门门过堂,明确这些课程当中,哪几门应该是基础课程,哪几门应该是专业课程;哪几门应该是一类课程,哪几门应该是二类课程;要一一落实。不仅对教学内容要研究,对课时、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也都要逐一过堂。4、要集中力量:就学校而言,需要相对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就系部而言,也有相应集中“优势兵力”保证重点的问题。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专业都在短期内建成品牌专业,重点突破是必要的;5、要敢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㈣ 攻坚克难,奋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总体上看,还带有传统的学科教育、精英教育模式的明显特征;不少有专业的教学计划是由本科教学计划压缩而成的,我们还有一定数量的教材是本科院校所使用的教材,甚至还有一定数量的教师用的是若干年前就使用的讲稿、已沿用了若干年的教课书、已考过若干届的试卷。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在观念。我们要认真研究一下如何才能有效地帮助广大教师真正转变观念。比如,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背景下的不同的质量观、不同的质量标准的问题,因材施教的问题,高专的教师到底应该怎么当、高专的学生到底应该怎么教的问题等。只有切实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的教师才能教得顺手、我们学生学才会学得来劲,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真正受到社会的欢迎。㈤ 全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说千道万,没有好教师,就不可能有高质量,就不可能出品牌。如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这也应该是我们这次会议期间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校系两级都有很多工作要做。从学校来讲,既要注意不断引进优秀人才,更要重视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条件,相信随着校内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以及一些配套措施的出台和实施,这方面会有新进展;从系部来讲,也要思考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建设,比如:明确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明确重点培养对象;筛选学科带头人;评选首席主讲教师;有计划地将教师送出去进修培训,包括送到生产与管理第一线培养锻炼,以及对教师的日常教学和教研、科研工作加强检查与督促等等。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品牌专业,最终都要靠高水平的教师来支撑。各系都有责任培养骨干教师,培养“台柱子”。㈥ 根据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建设需要,科学地研究制定硬件建设规划。用高水平的实验实训条件,来支撑教学模式改革,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专业技能水平,这个问题也希望同志在这次会议期间认真作些研究和探讨,拿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方案来,以便于学校统筹安排,重点建设、分批实施,尽快达标,逐步做强、形成特色。我们现在虽然还很困难,经费总量不足,又缺乏足够的场地,但是大家一定要有信心,困难终究会被克服,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

相关推荐